民间故事:“满村尽是黄牙”
治牙破案

清朝道光年间,马绍明在云城当知县。
有一天,马知县在乡下巡察时看到一种怪现象:有一个叫柴庄的村子,全村二百多口人中一大半患上了牙病。这些人的牙齿大多是黄褐色,有的甚至变成了黑色,还有齿缺现象。村民们说,他们请来牙医治疗过,却无济于事。因“满村尽是大黄牙”,柴庄被附近村民称为“妖村”。
马知县当然不信妖,但村民们的牙病也得想办法医治。返回县城后,马知县邀请县城几位著名大夫前去柴庄会诊,但大夫们观察了半天,又互相交流了半天,却没人能说出牙齿变色变坏的原因,当然,更没大夫敢轻易开方治疗。
马知县命人在衙门外贴出告示,许诺若治好村民们的牙病,必给重赏。
几天后,有人揭下告示,这人很快被衙役带进县衙。
马知县一看,顿时心凉了半截,原来此人衣着破旧,胡子拉碴,头发乱得像个鸡窝。这副鬼样子也能治病?简直是笑话。
此人自我介绍说,他叫郑一行。马知县不屑地问道:“郑一行,你揭下告示,就等于承认能治好村民们的牙病,你有这个把握吗?”
“把握倒是没有,”郑一行晃着脑袋说,“但小民可以一试。小民出身于医学世家,自幼受家父熏染,对医学略懂一二,尤其对牙病有较深研究。小民愿竭尽所能,为百姓解除痛苦。”
这话听着还算顺耳,马知县改变了对郑一行的看法,心想,反正没人敢接这个烫手山芋,那就让他试一试吧。
接下来,马知县把一个叫牛三的衙役调配给郑一行使用。
郑一行和牛三很快赶到柴庄,两人走村串户,一家一家探访患牙病的村民,挨个儿查看牙齿,询问病情,把脉溯源,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细节。听说郑一行和牛三是马知县派来查病的,村民们十分感动,除了端茶送饭外,还主动腾房给两人住。
可忙碌了好几天,两人却没能寻找到一点儿有用的线索,郑一行不免有点儿心灰意冷。
这天,郑一行领着牛三在村子周围转悠,转到村子的北边,忽然看到一个挺大的院落。这院落的主人应该是个富户,大大小小十几间房屋,全是青砖青瓦,可屋子却空着,没人住。
郑一行感到很奇怪,询问从旁边经过的村民。村民告诉郑一行,该院落的主人叫柴锐,本来在这里开了个客栈,供南来北往的商人打尖住店,生意兴隆,可半年前不知何故突然关了客栈离开了村子,听说目前在县城里开酒馆,收入还不错。
郑一行顺口问:“柴老板的家人有没有患牙病的?”
“嗨,别提了,他家所有人都有牙病。”村民叹着气说,“别看老柴挣钱不少,可是他家人的牙病同样治不好,你说,钱多顶啥用?”
郑一行觉得应该让柴锐一家人回来接受检查,兴许从他们口中能找到牙病的致病源。于是他给马知县写了一封信,由牛三带过去,大意是,由马知县出面督促柴锐,让他带上一家人快回老家。
相关阅读
-
致命无弦琴
演奏家坠楼 “玉女歌手安冰,偕绯闻男友、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洪加,赴晋城新视界大剧院举行个人演唱会。”这个消息让刑警小王高兴坏了,他不仅是安冰的“粉丝”,也是洪加的“粉
-
上海故事:温情
老韩买了新房,要搬家,于是一大早来到街道拐角处,那里有一个自发形成的民工集散地,什么样的工种都能找到。 老韩的电动车刚一停下,“呼啦”一下就围上来好多人,个个一脸渴
-
迷路总比无路好
古保祥 有一位喜欢野外探险的人,一次在乞力马扎罗山迷路,和同伴走散了,在一片大森林里过了一个晚上。不敢在地上栖息,他选择了在树上,渴了吸树液,饥了掏鸟蛋。整个夜晚,他都与
-
火车司机的礼物
他是个火车司机。坐在驾驶室时,火车飞速行驶在铁轨上,他总是全神贯注。而只有走到马头镇的岔路口,他才会朝旁边的一片村庄看一眼。那是个小村子,高地上有一排红砖房。他先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