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故事:《朱家角镇志》
开船 市府发出一号令

一
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踏步胜利南下,隆隆的炮火声,震得上海滩“咚咚”作响。
民以食为天,金圆券日益贬值,短短几个月,米价就狂涨猛跳一百万倍。于是,粮食越发成为人们手中的硬通货;粮食,更是敌我双方争夺的“军需”物品,国民党部队甚至公开武装抢粮。
这一天,顺源茶庄来了几个顾客。高个子老刘压低嗓音传达了上海局指示:首先上海周边各地,尤其像朱家角这样的“米业大户”城镇,要捐献粮食,支援解放大上海;其次要注意保护粮食,特别防止国民党武装抢粮。
江南古镇,推门见河,出门摇橹,鱼米之乡,闻名四方。那时,朱家角米业十分兴旺,日吞吐量达两三万斤,漕港河里停满南来北往的商船,各粮行仓库囤积粮食数量估计在1500万斤。无怪乎人们常说,三泾(泗泾、朱泾,枫泾)不如一角(朱家角),松江一滩不及朱家角一爿(米行)。
话说有个郑一凡,开了家三开间门面的米行。郑老板走过三关六码头,四海之内皆朋友,乐善好施,人缘极广。他很乐意地接受了委托,通过传信息,作宣传,联络感情,已经得到民众秘密捐粮20余万斤,分别存放在暗处。郑一凡不敢怠慢,小心翼翼把捐粮的数量藏点清单流水账,迅速制订成册,悄悄地托给表哥、朱家角商贸会会长徐守业隐藏,待到合适机会,通通交给共产党政府。
谁料,国民党也没闲着,听到风声,派出武装机帆船,时不时沿淀山湖游荡。为首的“三角眼”连长,专盯着运粮船下手,轻则,让人家连船带粮皆失;重则,说你通共,性命难保。其间,一批粮食就这么落入敌人的口袋。郑一凡顿足捶胸,郁闷啊。
5月的一个深夜,古镇上商店铺子关门打烊,前方隐约传来零星的枪声,通往昆山的一条小路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团侦察营孙营长带领战士们,火速进驻朱家角。就这么着,第二天宣布解放了朱家角,又过几天,随即成立了“苏南行政松江专区青浦县朱家角市委员会”。
朱家角市领导马不停蹄,号召民众捐献粮食,支援大上海解放,并把此项工作列为重中之重。郑一凡放下手头工作,协助政府走街串巷清点户籍,填写捐粮数量,忙得不亦乐乎,心头甜滋滋的。
朱家角市政府发出一号令,一周后开船送捐粮。至此,朱家角镇内,碾米机机声隆隆,刨子锯子齐参战,编织草包紧锣密鼓,人们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沉浸在喜悦的氛围里。
谁知,就在这时,徐守业被人带走了。
二
徐守业不见了?郑一凡脑袋轰然炸响,三步并作两步,向朱家角市政府汇报。
徐守业家大业大,专营五金机械批发生意,是郑一凡的表哥。当初,徐会长主动把捐粮“联络图”收入保险箱,替郑一凡解了燃眉之急,如今,徐守业失踪了,郑一凡能不急吗?
相关阅读
-
火车司机的礼物
他是个火车司机。坐在驾驶室时,火车飞速行驶在铁轨上,他总是全神贯注。而只有走到马头镇的岔路口,他才会朝旁边的一片村庄看一眼。那是个小村子,高地上有一排红砖房。他先是
-
致命无弦琴
演奏家坠楼 “玉女歌手安冰,偕绯闻男友、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洪加,赴晋城新视界大剧院举行个人演唱会。”这个消息让刑警小王高兴坏了,他不仅是安冰的“粉丝”,也是洪加的“粉
-
迷路总比无路好
古保祥 有一位喜欢野外探险的人,一次在乞力马扎罗山迷路,和同伴走散了,在一片大森林里过了一个晚上。不敢在地上栖息,他选择了在树上,渴了吸树液,饥了掏鸟蛋。整个夜晚,他都与
-
上海故事:温情
老韩买了新房,要搬家,于是一大早来到街道拐角处,那里有一个自发形成的民工集散地,什么样的工种都能找到。 老韩的电动车刚一停下,“呼啦”一下就围上来好多人,个个一脸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