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晓风残月”(4)
断案辞官
回到京城后,柳温之会同其他几位大理寺寺丞,共同签署了徐家父子一案复审的结案书。徐家忤逆案尘埃落定,一家三代得以团聚,徐鹤轩带着妻儿住进了花铺后面的宅院。百姓无不对不辞劳苦、清正廉明的柳温之拍手称赞。
可就在这时,柳温之却向朝廷递交了辞呈。得到消息的百姓们为他辞官一事,纷纷感到惋惜与不舍。
柳温之离开京城的时候,已是萧萧黄叶纷纷落的深秋。众多百姓含泪送别,徐家三代更是跪地不起。临上马车之前,柳温之低声对徐义父子说:“不必谢我,老夫还要感谢你们这个案子,我才有机会救赎我自己。此次去曙峰,亦算是我徇私舞弊了。”一听这话,徐家父子讶异不已。
其实,在花铺里向徐义了解情况时,柳温之看见徐义衔笔而书的词,竟是父亲生前所作,才知道徐义口中的恩公正是自己的父亲柳永。若不是亲耳听见徐义说的话,他还不知道父亲除了“奉旨填词”和“常倚青楼”的“艳名”外,竟是个清正廉明颇有大义之人。
柳温之对父亲是心存恨意的。在他还不到一岁的时候,柳永就离开了家。柳温之的母亲因为心中郁结不散,三年后就撒手人寰。后来,柳氏家族将柳永逐出家门。此后,年幼的柳温之便在叔伯的教导下长大成人。因而,他一直对柳永的薄情寡义耿耿于怀,以至于多年后得知父亲病逝的消息,他也没去灵堂前悼念。
在曙峰时,柳温之想起了他在大理寺提审徐鹤轩时说的那番话——不应该只看父亲的过失,而应该全面看待。他不由得心有所动,因此在曙峰期间,他一方面要验证徐义的经历,另一方面,也是要探寻父亲在曙峰时的足迹。他要亲自证实,父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柳温之了解到,柳永在任满三年离开曙峰后,百姓为了纪念他,将他临走前作的《留客住》,石刻于他居住的馆舍中。这也可以印证,柳永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有多高了。
有一天,柳温之无意中走进了兴善寺,发现寺中有一个配殿,供奉的竟然是柳永,里面还刻印了很多柳永廉政爱民的事迹。
那一刻,柳温之泪眼模糊,他逐渐意识到,民间关于柳永的轻薄浮浪形象,是被人们加工、放大了无数倍的。一个风流才子,一群青楼女子,在普通人眼里哪少得了香艳故事,又哪有人不乐于传播的,传来传去,假的也成真的了,根本没机会洗清自己。
通过多方打听,柳温之得知柳永病逝于润州,正是柳温之的出生地。登时,柳温之怅然泪目。想来,父亲临终前,心心念念的一定是他这个“一别即成天涯”的儿子了。如今,父子倆已经天人永隔二十余载。那一夜,白发苍髯的柳温之一直待在配殿,抱着父亲塑像的脚,像个孩童般,泪流满面。
相关阅读
-  
             上海故事:温情老韩买了新房,要搬家,于是一大早来到街道拐角处,那里有一个自发形成的民工集散地,什么样的工种都能找到。 老韩的电动车刚一停下,“呼啦”一下就围上来好多人,个个一脸渴 
-  
             火车司机的礼物他是个火车司机。坐在驾驶室时,火车飞速行驶在铁轨上,他总是全神贯注。而只有走到马头镇的岔路口,他才会朝旁边的一片村庄看一眼。那是个小村子,高地上有一排红砖房。他先是 
-  
             致命无弦琴演奏家坠楼 “玉女歌手安冰,偕绯闻男友、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洪加,赴晋城新视界大剧院举行个人演唱会。”这个消息让刑警小王高兴坏了,他不仅是安冰的“粉丝”,也是洪加的“粉 
-  
             迷路总比无路好古保祥 有一位喜欢野外探险的人,一次在乞力马扎罗山迷路,和同伴走散了,在一片大森林里过了一个晚上。不敢在地上栖息,他选择了在树上,渴了吸树液,饥了掏鸟蛋。整个夜晚,他都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