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故事:翻手为云覆手雨,阎王小鬼俱听差,人间冤苦何处诉(21)
巨匪陈别三
有一次,陈别三见一个娃子在捡粪,便问:“你几岁了?”
“八岁。”
“八岁!咋不去上学?”
“我爹不让我上,说种田人家读书没啥用。”
陈别三一听火了,当即让人将娃儿的爹绑来,把他吊在树上,恶狠狠地对他说:“你几时想通了,叫你娃上学,我再把你放下来。”
那老实巴交的农民吓得直嚷道:“我想通了!我想通了!明天我就叫娃子去上学!”
陈别三这才露出一丝冷笑,将他放了下来。
陈别三后来还以武力压服光化县中学专门为纪洪岗一带的陈姓子弟开了一个班,这些子弟毕业后,有的成了他手下的骨干,也有一些后来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陈别三还利用自己的势力,想法聚金敛财。对“内三保”、“外三保”这些势力范围内的村庄,他奉行“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原则,并不明火执仗地去抢逼,但他总会想些点子,“名正言顺”地从他们身上弄些钱财。比如他在纪洪街上开有油坊、药铺来赚钱,并放高利贷从中渔利。他还雇请了三个剃头匠,负责“内三保”村庄所有人家的理发,叫每户农民一年交十斤小麦作为理发费,这样一年可收上来十六担小麦,而他只需付给每个理发匠一担粮食。仅此一项,他一年就可赚取十三担粮。
陈别三虽然在外闯荡了几年,见过一些大世面,但他的根子还是农民,骨子里还是农民意识,所以他有了钱也就大都用于买地置房。三十年代初,他家仅有一百多亩地,房七八间,到四十年代末时,他已拥有一千亩地,二十四间房。除开油坊、药铺,还在汉口开有棉花行。随着地越来越多,他除了留几十亩自种外,其余的都出租给农户。
因家里人口多,陈别三也雇了奶妈、丫环、厨师,摆起了排场。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陈别三虽成了一方霸主,但旧习难改,每次吃饭仍不愿上桌,端着一大海碗面条蹲在板凳上,呼呼啦啦地吃着,并爱把筷子在碗里戳得叮叮当当响。陈别三对穿着也不讲究,长年就是一身黑大布衫,他手下的弟兄也是这身打扮。后来这支队伍进了老河口城,这身打扮依旧,故老河口的人都戏称陈别三的队伍为“大布衫队”。
六 情断鸳鸯 火烧姨太
溶溶的月光把田野、村庄、树林、水塘都镀上了一层柔和的水银,一切都变得那样迷人、幽雅。
在靠近纪洪岗附近的一个青草坡上,此时依偎着一对少年男女。月光映在少男清瘦的脸庞上,让他显得清俊、儒雅;而月光则把那少女修饰得更加迷人,她圆圆的脸庞上,一对忽闪忽闪的眼睛像宝石般明丽。少男嘴里咬着根青草,少女手里绞着个手绢,那情话像汩汩的小溪不停地流淌着……
相关阅读
-
迷路总比无路好
古保祥 有一位喜欢野外探险的人,一次在乞力马扎罗山迷路,和同伴走散了,在一片大森林里过了一个晚上。不敢在地上栖息,他选择了在树上,渴了吸树液,饥了掏鸟蛋。整个夜晚,他都与
-
致命无弦琴
演奏家坠楼 “玉女歌手安冰,偕绯闻男友、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洪加,赴晋城新视界大剧院举行个人演唱会。”这个消息让刑警小王高兴坏了,他不仅是安冰的“粉丝”,也是洪加的“粉
-
火车司机的礼物
他是个火车司机。坐在驾驶室时,火车飞速行驶在铁轨上,他总是全神贯注。而只有走到马头镇的岔路口,他才会朝旁边的一片村庄看一眼。那是个小村子,高地上有一排红砖房。他先是
-
上海故事:温情
老韩买了新房,要搬家,于是一大早来到街道拐角处,那里有一个自发形成的民工集散地,什么样的工种都能找到。 老韩的电动车刚一停下,“呼啦”一下就围上来好多人,个个一脸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