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故事:黑客挑战(2)
网际空间大决斗
我还在威尔公司安装了监控系统。只要该黑客一露面,我们就可收到警告信息。如此,我们就可以监视并记录他的一举一动。关键问题是,既要方便监视他,又不能暴露我们自己。
终于,一天晚上,监视器上出现入侵黑客手指按键的画面,我们看到他打开了《纽约时报》记者约翰·马科夫的电子信箱,搜索含有“itni”这四个字母的文件。他想谨慎行事,却让我从中猜到了他的身份。马科夫在1994年发表了一篇文章,讲了一个叫凯文·米特尼克的网络黑客罪犯的故事。他还与人合著了一本叫《电脑朋客》的书,专讲米特尼克和其他黑客的故事。显然,这个黑客是在马科夫的邮件中搜索有关米特尼克的信息。除了米特尼克本人外,谁还会有这样的兴趣呢?
不一会儿,我又收到一封语音邮件,這正是我期待已久的。“啊,下村君,我的好徒弟,”这回,他模仿亚洲人的声音说道,“我知道你把我的声音放到网上了。你就这么点儿本事吗?你太让我失望了,我的孩子。呵呵,我的技术是最好的!”
鱼儿开始浮上来咬饵了。凭借在电话里设下的跟踪的数据,我们可以精确寻觅到这名窃贼的地址。
稍后,通过分析,我们查出这个家伙正通过大型互联网连接服务公司网康在线频繁进行活动。他的一大战果就是获取了网康两万信用卡用户的信息。为方便在全国范围监控监听这个黑客的活动,我们将监控系统搬到网康。然后,我们编写程序,追踪入侵者的在线活动。他一离网下线,我们赶紧吃饭休息;他一上线,我们也就立即回到电脑上对他进行监控。
有一天,我们监视到这名网络大盗与一个以色列同伙进行网上对话。监视屏的一个点上显示,他在输入:“我的照片荣登《纽约时报》头版,马科夫功不可没。”
这证实了我的猜测:这个黑客就是凯文·米特尼克。
游戏结束
我和米特尼克在一件事情上多少有些共同之处:对计算机的狂热与痴迷。我在位于新墨西哥州的罗斯艾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工作,整天埋头于研究开发计算机高级项目。而孤独离群的米特尼克却受到计算机“黑暗的一面”的引诱,从17岁开始,就屡次非法闯入别人的计算机系统。最近的一次是在1993年9月,他窃听某汽车公司加利福尼亚分部的电话,获取了他们公司的执法程序密码指令,随后用之窃取公司的机密资料。加利福尼亚州警署签发了拘捕米特尼克的逮捕令,他设法逃跑了,从此他就一直负案在逃。
我们继续在网康公司监视米特尼克的一举一动。那时,网康在全国51个城市安装有拨号线路,只要米特尼克打电话给网康任何地方的任何一个用户,我们就能追踪锁定他的位置。
1995年2月12日深夜,我们正在网康的“作战室”里吃饭。此时,我们已经不间断地盯着监视屏幕36个小时,眼睛都熬红了。突然,我们的电脑显示,米特尼克登录上网了,是通过手机和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的网,使用网康的拨号线路,位置在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市。我们立即联系电信技术人员,他们把呼叫位置锁定在罗利市郊区的东北方向。我长舒一口气,我们终于就要接近目标了。
相关阅读
-
上海故事:温情
老韩买了新房,要搬家,于是一大早来到街道拐角处,那里有一个自发形成的民工集散地,什么样的工种都能找到。 老韩的电动车刚一停下,“呼啦”一下就围上来好多人,个个一脸渴
-
迷路总比无路好
古保祥 有一位喜欢野外探险的人,一次在乞力马扎罗山迷路,和同伴走散了,在一片大森林里过了一个晚上。不敢在地上栖息,他选择了在树上,渴了吸树液,饥了掏鸟蛋。整个夜晚,他都与
-
致命无弦琴
演奏家坠楼 “玉女歌手安冰,偕绯闻男友、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洪加,赴晋城新视界大剧院举行个人演唱会。”这个消息让刑警小王高兴坏了,他不仅是安冰的“粉丝”,也是洪加的“粉
-
火车司机的礼物
他是个火车司机。坐在驾驶室时,火车飞速行驶在铁轨上,他总是全神贯注。而只有走到马头镇的岔路口,他才会朝旁边的一片村庄看一眼。那是个小村子,高地上有一排红砖房。他先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