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画
撕画
一
民国时期,万县市有四大书画名家:余仲九、周漫白、冯天襄和李子毅。前三位的国画和书法作品,已在全国知名。他们已到了出门不带钱就能走天下的地步。而李子毅与他们不同,他自己虽然也作画,也写书法,但技艺并不高。给他带来盛名的,是他的书画鉴赏能力。他精通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书画史,能准确地判断出作品的真伪。这一点,前三位书画家对他钦佩不已,常向他讨教。李子毅为了谋生,就开了个当铺,专收字画,其它东西一概不收。这是个风险极大的行业,稍有不慎,就会倾家荡产。但李子毅做起来得心应手,从来没有栽过,不出五年,已盘下了杜家花园附近的一家大院,成了富人名流。那三位名家在那战乱之年,请他们画画、写字的人极少,维持生存都艰难。这李子毅还时不时地周济他们。
1935年的一天下午,当铺正准备关门时,突然来了一人要典当东西。来人身材瘦长,戴副眼镜,看起来很斯文,年纪在四十岁左右。他的左手拿着把扇子,七月天气热,万县市又在长江边,有火炉之称。而他的右手提着只藤箱,这是那个年代的时髦之物。来人叫了声:“老板,当物!”
李子毅起身相迎。
来人谦恭地说道:“老板,我家遇到急事,急需现钱,只好来当物,万望周全则个!”
开店人都喜欢上门客。
“你当什么?”
来人放下藤箱,轻轻打开,里面只有一个红布包袱。打开红布包袱,里面是个长轴;再打开长轴,是一幅画,一幅国画。
这下让李子毅的眼睛绿了,因为这不是一幅普通的画,而是价值连城的名画。作者也不是一般人,而是宋代的皇帝宋徽宗。画名叫《逃奔》,那是徽、欽二帝北上被俘时,不甘心而仓促画就。虽然没有精雕细琢,但因为那段历史而别具价值。这幅画被人悄悄带回南国,后来宋亡,就不知下落。在清代袁枚的《杂记》中,这幅画又现身了,说它被一个四川官员收藏,从此再没有人见过。
怎么会在这儿出现呢?这可是个国宝啊!李子毅饱读经史,熟悉掌故,因此一眼就判断出来这幅画的真假。
来人见到李子毅的神情,就道:“老板,你是大行家,这幅画是传家之宝,要不是家父得了重病,急需钱就医,无论如何我也是不敢来当的。”说完潸然泪下,悲切之情令人动容。
李子毅顿了好一会儿才道:“这是幅宋画不假,只是粗糙,算不得上品。先生要当多少钱?”这是李子毅的一贯手段:先贬物,再杀价,最后用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利益。
“老板,我也不多说,你是大行家,你说值多少钱就当多少钱!”来人看似谦虚,实质上是在将李子毅的军。要知道,一个当铺老板,是轻易不会表态的,他说出的话就是钱啊。
相关阅读
-
致命无弦琴
演奏家坠楼 “玉女歌手安冰,偕绯闻男友、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洪加,赴晋城新视界大剧院举行个人演唱会。”这个消息让刑警小王高兴坏了,他不仅是安冰的“粉丝”,也是洪加的“粉
-
迷路总比无路好
古保祥 有一位喜欢野外探险的人,一次在乞力马扎罗山迷路,和同伴走散了,在一片大森林里过了一个晚上。不敢在地上栖息,他选择了在树上,渴了吸树液,饥了掏鸟蛋。整个夜晚,他都与
-
火车司机的礼物
他是个火车司机。坐在驾驶室时,火车飞速行驶在铁轨上,他总是全神贯注。而只有走到马头镇的岔路口,他才会朝旁边的一片村庄看一眼。那是个小村子,高地上有一排红砖房。他先是
-
上海故事:温情
老韩买了新房,要搬家,于是一大早来到街道拐角处,那里有一个自发形成的民工集散地,什么样的工种都能找到。 老韩的电动车刚一停下,“呼啦”一下就围上来好多人,个个一脸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