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故事会 > 故事荟萃 >

洛阳铲

2022-10-29 17:54:05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洛阳铲,马三愚是北邙山脚下马家坡人,祖上“下斗”。 他爷是掌眼,哪朝的墓,墓室在哪儿,入口往哪儿,但凡他掌过眼的,不差分离。可惜他爷走得早,一次探明墓,铲头触

洛阳铲

马三愚是北邙山脚下马家坡人,祖上“下斗”。

他爷是掌眼,哪朝的墓,墓室在哪儿,入口往哪儿,但凡他掌过眼的,不差分离。可惜他爷走得早,一次探明墓,铲头触动机关,墓室坍塌,他爷再也没有上来。

马三愚的爹也下斗,用他爷留下的平头铲。但大多时候,他爹在铁匠铺里,勒紧肚子,在一阵连一阵的“咣咣”声中大锤错小锤。

他爹找墓时,会教他踩点,教他怎么观草色,察泥痕,怎样用铲打眼,从铲上掰土看断碴儿,认死土活土。只是他爹的铲头常拖空,偶尔得些老罐老器,一家人连着半月脸上冒油。

如何让铲子轻巧,探入时不触动墓机关,拖出时又能带上土呢?

马三愚带着这个困扰着几代人的问题,接过他爹交给他的大锤小锤。在其后的岁月更迭中,他娶妻生子,儿子又生儿子,到他头发花白,他家的铁匠铺成了铁艺厂,孙子马小甲也大学毕业了。

五年一次的中外考古探测比赛在洛阳举行。双方在涧河以西锁了一片约三公里的地,找到古墓的一方为胜。中方代表队中,有头发花白的马三愚。

外国专家拿出了各式各样最新探测仪。

轮到中方代表队了,马三愚手里拿着一把奇特的小铲,铲形呈瓦筒状,宽二寸,金属半圆头,杆长约三米。后面是他的孙子马小甲。马小甲学考古,毕业后进了国家考古队。此时他的手里,拿着一根钢锥,一把小锤。

外国代表队看到祖孙俩,特别是当马三愚介绍自己研制的洛阳铲时,都笑了。

马三愚不理会他们,背手沿圈地走了一周后对孙子说:“小甲,天生地,地生水,水生万物,此处北枕邙山,南蹬洛水,藏风聚气最宜置坟。再看这背靠的两座山,风水上称作二龙戏珠,你以此山中轴为线,自东纵南开孔……”

马小甲在马三愚的指点下,用手中的钢锥定了二十来个孔位,马三愚左手拿起洛阳铲,右手的小锤时而如雨点骤密,时而若雾气轻盈,每敲十数下,便停下来,慢慢地轻轻地抽出洛阳铲,从铲头上取出土,贴着土看,贴着铲头看,或撮土在手里捏。

“小甲,这是翻动过的回填土。转!”

转向另一处,重新把洛阳铲探入地下,轻敲,取土,揉捏,偶尔放在鼻头闻。“底下的土触感夯实,似墙壁类……起!”马小甲在纸上画画记记。

连取十几孔土后,马三愚又在一处小干洼下铲了。

他的脸色越来越严肃,每次拉出瓦筒形铲夹上的土,他都放在鼻头上闻了又闻,闻过之后,又把洛阳铲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探。马小甲在纸上不停地画画算算。

“小甲,升杆。”

马小甲依言,放下纸笔,把洛阳铲柄加长。

祖孙俩敲敲捣捣,你闻我嗅,马小甲在纸上画画算算后,祖孙俩同时点头。

相关阅读

  • 迷路总比无路好

    迷路总比无路好

    古保祥 有一位喜欢野外探险的人,一次在乞力马扎罗山迷路,和同伴走散了,在一片大森林里过了一个晚上。不敢在地上栖息,他选择了在树上,渴了吸树液,饥了掏鸟蛋。整个夜晚,他都与

  • 致命无弦琴

    致命无弦琴

    演奏家坠楼 “玉女歌手安冰,偕绯闻男友、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洪加,赴晋城新视界大剧院举行个人演唱会。”这个消息让刑警小王高兴坏了,他不仅是安冰的“粉丝”,也是洪加的“粉

  • 火车司机的礼物

    火车司机的礼物

    他是个火车司机。坐在驾驶室时,火车飞速行驶在铁轨上,他总是全神贯注。而只有走到马头镇的岔路口,他才会朝旁边的一片村庄看一眼。那是个小村子,高地上有一排红砖房。他先是

  • 上海故事:温情

    上海故事:温情

    老韩买了新房,要搬家,于是一大早来到街道拐角处,那里有一个自发形成的民工集散地,什么样的工种都能找到。 老韩的电动车刚一停下,“呼啦”一下就围上来好多人,个个一脸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