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故事会 > 故事荟萃 >

世说新语:蛤蟆王

2022-11-17 20:52:27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蛤蟆王,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苏北芒砀山地区流行吹唢呐,唢呐在当地俗称“喇叭”,无论谁家婚丧嫁娶,均请喇叭班子吹上一场。喇叭吹得越好,事主家的面子也就越有光。 离

蛤蟆王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苏北芒砀山地区流行吹唢呐,唢呐在当地俗称“喇叭”,无论谁家婚丧嫁娶,均请喇叭班子吹上一场。喇叭吹得越好,事主家的面子也就越有光。

离芒砀山二十里外的朱王楼村,就有两个吹喇叭特别有名气的人,一个姓朱,叫朱方亮,是我老爷爷;一个姓王,叫王明响,方圆三五十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既然两人吹得不相上下,有好事的人就想让他们比试比试,看看到底谁是第一,谁是真正的“蛤蟆王”。

蛤蟆叫声嘹亮,长时间不停歇,跟吹喇叭有很多相似之处,吹得最好的人往往被称为“蛤蟆王”。我老爷爷年长,三十来岁,做事沉稳仁义,一直吹那些诸如《抬花轿》《哭丧调》经典名曲,这些曲目被他吹得是出神入化,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蛤蟆王”,但他并不认可这个称号,谁说他是“蛤蟆王”他都摆手否认,总说自己差得远。因此他对于比赛的事不怎么热心,也不愿接茬,有时还有意躲着王明响。

王明响则不同,他刚满二十岁,除了吹那些传统曲目外,还喜欢吹一些新的曲目,加入一些别出心裁的吹法,赢得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他年轻气盛,总想找机会把我老爷爷比下去,把“蛤蟆王”的称号争过来。既然要比试,必须面对面进行,让听众做评委,可我老爷爷总是不愿与他较量,且不承认自己是“蛤蟆王”,他也没什么好办法。

就在王明响为找不到机会苦恼时,机会突然就来了。镇上的刘财主过六十大寿,明着请了我老爷爷“蛤蟆王”,暗里又请了王明响。等我老爷爷这边吹响喇叭时,那边王明响的戏台也搭上了。我老爷爷这次想躲也躲不了,只得硬着头皮迎战,这下可乐坏了十里八村来听喇叭的人。

王明响的愿望实现了,这次他使出十二分的力气,唢呐声时而嘹亮高亢,直入云霄,时而低沉婉转,缠绵动人,再加上他曲目新,花样多,一时人气大增。我老爷爷发挥欠佳,台下听他吹唢呐的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不少原来支持他的观众都去了王明响那边,据刘财主找来的见证人统计,人数仅有王明响的一半。

王明响大胜,憋在心中的一口气终于爆发出来了,为了彰显自己的胜利,他把早已准备好的绣着“竹签子”的红布条系在头上。用台下观众的话说,这“竹签子”专扎“蛤蟆王”啊!第二天开始,“竹签子”与“蛤蟆王”的故事就成了乡邻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为我老爷爷鸣不平,说他没使出看家本领,我老爷爷对此事却是不置一词,乡邻们都认为他输得心服口服。

十天之后,驻扎在县城的日本鬼子小队长日作太郎来找王明响,让他为日本进驻芒砀山六周年庆祝会进行唢呐表演,吹奏喜庆曲目。王明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这样做就成了地地道道的汉奸。他死活不同意,可日本人却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抓走了。他不知道的是,刘财主让他们比试的原因是给日本鬼子找最好的唢呐演奏人参加庆祝会。

相关阅读

  • 火车司机的礼物

    火车司机的礼物

    他是个火车司机。坐在驾驶室时,火车飞速行驶在铁轨上,他总是全神贯注。而只有走到马头镇的岔路口,他才会朝旁边的一片村庄看一眼。那是个小村子,高地上有一排红砖房。他先是

  • 上海故事:温情

    上海故事:温情

    老韩买了新房,要搬家,于是一大早来到街道拐角处,那里有一个自发形成的民工集散地,什么样的工种都能找到。 老韩的电动车刚一停下,“呼啦”一下就围上来好多人,个个一脸渴

  • 致命无弦琴

    致命无弦琴

    演奏家坠楼 “玉女歌手安冰,偕绯闻男友、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洪加,赴晋城新视界大剧院举行个人演唱会。”这个消息让刑警小王高兴坏了,他不仅是安冰的“粉丝”,也是洪加的“粉

  • 迷路总比无路好

    迷路总比无路好

    古保祥 有一位喜欢野外探险的人,一次在乞力马扎罗山迷路,和同伴走散了,在一片大森林里过了一个晚上。不敢在地上栖息,他选择了在树上,渴了吸树液,饥了掏鸟蛋。整个夜晚,他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