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故事:“双塔山”之谜(2)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翰林院编修汪灏随康熙皇帝来热河,他写的《随銮纪恩》有这样的记录:“七月十六日,驾发喀喇河屯, 幸热河上营。行十余里,雾忽薄雨,巨石屾立高山之巅,丰上锐下。其一石连透三罅,上如目,中如星,下如圭窦,一石稍瘦削,若老人旁立,石上又冠以小石峰,飘飘欲动。横穿罅中,不异玲珑浮屠。”
时驾已前往,留中使指示曰:“此双塔也!”这是清代笔记里最早对双塔山的记载。当时,康熙皇帝带着一众随从,北出塞外,虽然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但表现形式还是游山玩水,他给双塔命名了,于是大臣们就写诗歌颂。
这一年,随康熙皇帝来热河的还有诗人查慎行、蒋廷锡,他们都为双塔山写了长诗。其中,蒋廷锡的《双塔峰歌》有这样的句子:
山回溪转双塔隐,行人马上回头看。
生平足迹探奇秘,饱眼山川借帝赐。
愧无米芾画山水,写出双峰挂帆势。
蒋廷锡说自己没有米芾的本领,画不出双塔山的气势,乾隆皇帝画出来了。
乾隆十八年,乾隆皇帝不但画了这幅画,还写了一首诗:
双峰耸翠肖浮屠,鹿苑当年了不殊。
入影东西照滦水,插云南北拟明湖。
题双塔峰一绝句,偶写为图,即书画上,御笔。
乾隆皇帝非常喜欢《双塔峰图》这幅画,不时地拿出来欣赏,晚年时钤盖了“古稀天子”“八征耄念之宝”的御印,做太上皇的时候,又钤盖了“太上皇帝”的御印,收藏在了圆明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双塔峰图》流失海外。2004年中贸圣佳拍卖会上,《双塔峰图》以781万元的价格,被国内一位企业家高价购回收藏。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如此喜爱这幅画呢?
因为他信佛,他一直认为自己就是文殊菩萨,“双峰耸翠肖浮屠”,画作上画的双塔峰,就是佛塔。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可见,造七级浮屠是很高的修行。乾隆皇帝朝的大臣更能领会皇帝的心思,大臣德宝写了《恭和御制〈双塔山〉元韵》:
宝铎连峰俨画图,谁参慧业像文殊。
西来一曲滦河水,仿佛灵踪镇五湖。
“宝铎”是佛寺里的铃铎,德宝这首诗的意思是,宝铎连成的山峰俨然如画图,谁能像文殊菩萨那样将慧业参透?滦河水从西面流过来,仿佛带着佛道去镇抚五湖四海。
乾隆四十五年,是乾隆皇帝的七十岁大寿,人生七十古来稀,边疆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臣都来承德避暑山庄给他祝寿,朝鲜人朴趾源写的《热河日记》成为专家研究乾隆皇帝的重要资料。据记载,乾隆皇帝游双塔山路上,途经热河时写道:“转过一山,坡上有石峰对峙如塔,奇巧天成,高百余丈,以故名双塔山。”回朝继续详写:“过广仁店、三坌口,至双塔山,立马一望,尽为奇绝。石肤岩色为我东洞仙馆舍人岩,而塔势如金刚山中证明塔,矗然对峙,上下无杀,不倚不扶,不偏不侧,正直端严,巧丽雄特,日烘云蒸,锦绚绮缬。”
相关阅读
-
迷路总比无路好
古保祥 有一位喜欢野外探险的人,一次在乞力马扎罗山迷路,和同伴走散了,在一片大森林里过了一个晚上。不敢在地上栖息,他选择了在树上,渴了吸树液,饥了掏鸟蛋。整个夜晚,他都与
-
上海故事:温情
老韩买了新房,要搬家,于是一大早来到街道拐角处,那里有一个自发形成的民工集散地,什么样的工种都能找到。 老韩的电动车刚一停下,“呼啦”一下就围上来好多人,个个一脸渴
-
致命无弦琴
演奏家坠楼 “玉女歌手安冰,偕绯闻男友、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洪加,赴晋城新视界大剧院举行个人演唱会。”这个消息让刑警小王高兴坏了,他不仅是安冰的“粉丝”,也是洪加的“粉
-
火车司机的礼物
他是个火车司机。坐在驾驶室时,火车飞速行驶在铁轨上,他总是全神贯注。而只有走到马头镇的岔路口,他才会朝旁边的一片村庄看一眼。那是个小村子,高地上有一排红砖房。他先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