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大医堂
大医
廉世广

大医堂的开山人是马回春的祖父马仰福马大先生。马仰福出生于满洲正黄旗,一生淡泊功名,唯喜岐黄之术,经营着祖上留下来的一份家业:通城最大生药铺——大医堂。
马大先生博览医书,医术精湛,针法尤为见长,更有循经定位的秘法。通城山上多毒蛇,一个财主行于山间被毒蛇咬伤,又从一丈多高的山崖摔下,被人抬至大医堂时已是气息奄奄。大先生亲自为其清洗伤口,敷药祛毒,并针灸数穴。财主苏醒后,又服了大先生开的汤药,一周后便下地活动了。财主设宴答谢,被大先生谢绝。
一天,马大先生正在出诊,忽闻门外嘈杂喧闹,起身查看,但见一老翁搀扶一女子缓缓而来。该女子衣衫褴褛,满身脓血,羸弱不堪。老翁进屋跪地哭诉:“我女得病五年,胳膊大腿及后背长了十几个大窟窿,到处求医,均无办法,请大先生救我小女一命吧!”马大先生搭眼一看,知是瘘症,免费开了汤药、膏药。三个月后,病愈的女子提着一篮鸡蛋前往答谢,见了大先生跪地叩头,口尊“医仙善人”。
马大先生的医术医德,通城百姓交口称赞。通城多河流,马大先生过河从来鞋不沾泥水,总有人背,有人抬。
大医堂传到马回春这辈,已是三代。马回春继承了马氏医法,并借鉴西医理论,对疑难杂症有独到疗法,在通城的名望不亚于马大先生。不想回春晚年,试图培养大医堂传人,却成为难题,回春的几个儿子都不愿子承父业。的确,学中医时间长,见效慢,苦且累,不愿学也在情理之中。对此,马回春不免长吁短叹。想当年,祖父马大先生曾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现在之人,何以弃之?
马回春有一外甥,叫米豆,头脑活泛,与社会上三教九流多有来往,时常介绍有头有脸的患者來大医堂看病。
一日,米豆与开发商蒋某带一官员来大医堂就诊。蒋某身前身后,极尽殷勤。回春也不把脉,也不问诊,只向官员瞄了一眼:肥头大耳,大腹便便,神情涣散,气喘吁吁。遂提笔开出一剂药方,装于一信封内。
蒋某问:“这就完了?”
回春颔首。
米豆还想说话,被回春挥手制止。回春说:“此方所开之药,菜市场比比皆是,快去抓药吧!”
三人狐疑而出,官员说:“名医都这德行?”
蒋某连说是是,有名的人都有点儿小架子。
三人开车来到菜市场,在灯下神秘地将药方取出,展开,只见上面写着:
小生菜1两
小白菜2两
小萝卜3两
小菠菜4两
小芹菜5两
……
生吃或凉拌,三周一疗程,视病情再调药方。
三人看后,面面相觑,不知道这老爷子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只是那官员最先醒悟过来,夺过药方撕成粉碎,说:“这老头是在耍我们!”
相关阅读
-
致命无弦琴
演奏家坠楼 “玉女歌手安冰,偕绯闻男友、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洪加,赴晋城新视界大剧院举行个人演唱会。”这个消息让刑警小王高兴坏了,他不仅是安冰的“粉丝”,也是洪加的“粉
-
火车司机的礼物
他是个火车司机。坐在驾驶室时,火车飞速行驶在铁轨上,他总是全神贯注。而只有走到马头镇的岔路口,他才会朝旁边的一片村庄看一眼。那是个小村子,高地上有一排红砖房。他先是
-
迷路总比无路好
古保祥 有一位喜欢野外探险的人,一次在乞力马扎罗山迷路,和同伴走散了,在一片大森林里过了一个晚上。不敢在地上栖息,他选择了在树上,渴了吸树液,饥了掏鸟蛋。整个夜晚,他都与
-
上海故事:温情
老韩买了新房,要搬家,于是一大早来到街道拐角处,那里有一个自发形成的民工集散地,什么样的工种都能找到。 老韩的电动车刚一停下,“呼啦”一下就围上来好多人,个个一脸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