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闻故事:灾民运输队(2)
抗战时期的特别运输队
灾民平日吃糠咽菜,力气小,家里也没有牲口。为了照顾他们的体力和收入,根据地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参加特别运输队的,是有挑担能力的灾民,暂不用牲口;特别运输队与普通运输队的运输比例是四比一,即五分之四的粮食由灾民运输,五分之一的粮食由非灾民运输,而且灾民每运输一斗粮食,赚取的脚价要比其他人多一元;灾民未赚到脚价前,由合作社贷给粮食作路费;运输线上,每隔30里,便由粮店设一招待站,鼓励灾民贷粮经营,每斤做熟的粮食只能比原价高一毛,便于挑担的灾民休息和节省吃用;将主要交通线上的一个运输站移到黎城南委泉村,非灾区的运输队将粮食送到南委泉后,再由灾民接手运粮,以减少灾民体力消耗。
1942年12月,边区工商总局遵照边区救灾委员会决议,下发《总局关于保证灾民运输赚钱的通令》,提出以下要求:“为确实保证灾民生活,不使感到困难,凡已发动起来之运输队、脚夫或挑夫,确证其为灾难民者,每人每日必须保证要赚一斤米。”
边区政府提出的优惠条件,吸引灾区群众争相加入运输队。为避免非灾户、流氓和小偷浑水摸鱼,挤占名额和经费,特别运输队里的正式队员,都需要经过村公所、农会的介绍和救济委员会的审查。村里在出具介绍信前,也会召开民主评议会,对报名人员进行评议,将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剔除,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沙河运输队是太行山灾民运输队中的模范。全县参与运输的灾民组成一大队,大队长由县救联会人员担任;大队下面按区、村,分别成立中队、小队,小队长由村长或农救会主席担任。
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边区也采取了应对之策。
交通运输线上设立的招待站,绝大多数是以盈利为主的普通店房。一些店房只卖白面,不卖小米,起火费一动就是几毛钱,连喝水也要收钱,对灾民来说,吃饭和住宿的成本都不小。为解决灾民沿途之困,政府部门下令改造店房,要求店房照顾灾民,在经营中卖便宜的黄蒸馍、小米饭,起火钱、被子钱等费用从廉减价。如不接受改造,将停止营业。沙河禅房招待站是响应边区政府救灾号召的模范店房,由当地农救会干部负责,运输队到该店吃饭住宿,起火一次花一毛钱,住宿一晚花两毛錢,用玉米面做的黄蒸馍,一个重15两,售价一元。
由于度量衡不统一,粮食运回来后会“脱秤”。极少数运输队员会伺机做手脚,有的偷米,有的在小米、玉米中掺土。
1943年2月,边区工商总局下发《关于统一度量衡改换新秤的通令》,要求各公营单位即刻起一律改用新秤,最迟5月底,要推广至全边区各地市场。
相关阅读
-  
             致命无弦琴演奏家坠楼 “玉女歌手安冰,偕绯闻男友、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洪加,赴晋城新视界大剧院举行个人演唱会。”这个消息让刑警小王高兴坏了,他不仅是安冰的“粉丝”,也是洪加的“粉 
-  
             火车司机的礼物他是个火车司机。坐在驾驶室时,火车飞速行驶在铁轨上,他总是全神贯注。而只有走到马头镇的岔路口,他才会朝旁边的一片村庄看一眼。那是个小村子,高地上有一排红砖房。他先是 
-  
             迷路总比无路好古保祥 有一位喜欢野外探险的人,一次在乞力马扎罗山迷路,和同伴走散了,在一片大森林里过了一个晚上。不敢在地上栖息,他选择了在树上,渴了吸树液,饥了掏鸟蛋。整个夜晚,他都与 
-  
             上海故事:温情老韩买了新房,要搬家,于是一大早来到街道拐角处,那里有一个自发形成的民工集散地,什么样的工种都能找到。 老韩的电动车刚一停下,“呼啦”一下就围上来好多人,个个一脸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