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奇故事:没有战火硝烟的战场
没有硝烟的绝密行动
	
1942年,经历过日伪“扫荡”和自然灾害的太行山根据地,陷入极端困难境地。针对上述情况,延安决定,地处苏北、山东的新四军拨款支援晋冀鲁豫边区军民。
如何穿越敌人重重封锁,将数千万元的款项和货物运达太行山?
为此,财经战线的地下党员,打通了“上海站”“青岛站”经由“天津站”进入太行山根据地的重要交通线,从1943年秋到1944年10月一年多的时间里,上演了一场“千里大调款”的绝密行动。
千里运抵太行山根据地的物资款项,解了边区燃眉之急,稳定了敌后根据地的军心、民心,为抗战作出了贡献。
江南来电
索堡镇索堡村,位于邯郸涉县县城西北二十多里,村子依傍着清漳河,周围重峦叠嶂,绵延起伏。
在索堡村中央,有一座坐北朝南的三层小楼,是村里最高的房子。小楼的主门极窄,仅能容一人进出,楼房外墙有一米多厚。从楼外望去,就像一座碉堡。
这里,是晋冀鲁豫边区税务总局旧址,边区税务总局、边区工商总局、边区贸易总局等中共重要部门均曾在此办公,是边区财经管理重地。
1942年,日伪军连续在华北地区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反复“扫荡”。同时,华北尤其是太行山地区蝗灾蔓延,旱灾肆虐,疫病流行,太行山根据地军民生活陷入极端困难境地。
为了支援边区,受八路軍前方总部委派,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工商总局局长王兴让,指挥财经战线上的敌后工作者,完成了一次千里大调款的传奇任务。
这次调款行动的起因,是一封来自江南的电报。
1943年年初,新四军军部首长陈毅得知边区军民度荒情况后,来电向八路军总部首长表示,新四军苏北、山东地处沿海,物产丰富,有粮食、海产品等,除自用外,可抽调一部分支援晋冀鲁豫边区。
这无异于雪中送炭。
但太行山和新四军根据地远隔千里,中间有日军碉堡、公路、铁路重重封锁,如何将东西从苏北、山东安全运来,是个难题。
完成这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要选派得力人员与新四军接洽,要有敌占区工作经验的人员秘密接收和转运物资,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位精明强干的指挥员统筹协调所有事情。
王兴让,30岁,1932年入党,1941年7月调任晋冀鲁豫边区工商总局局长,对边区经济工作情况熟悉,有经贸工作经验,交际广,朋友多。他先天缺失一只右臂,人称“独臂局长”。
1943年3月,一份粮食紧缺的边区粮食报告呈到了王兴让面前。
邢台临城石家栏,每集(意为从集市上)调剂粮食百余石,每人限购一斗或五升,仍供不应求。购粮者均在七百人以上,很多人等了两三天,仍没买到粮食。
相关阅读
-  
             火车司机的礼物他是个火车司机。坐在驾驶室时,火车飞速行驶在铁轨上,他总是全神贯注。而只有走到马头镇的岔路口,他才会朝旁边的一片村庄看一眼。那是个小村子,高地上有一排红砖房。他先是 
-  
             上海故事:温情老韩买了新房,要搬家,于是一大早来到街道拐角处,那里有一个自发形成的民工集散地,什么样的工种都能找到。 老韩的电动车刚一停下,“呼啦”一下就围上来好多人,个个一脸渴 
-  
             致命无弦琴演奏家坠楼 “玉女歌手安冰,偕绯闻男友、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洪加,赴晋城新视界大剧院举行个人演唱会。”这个消息让刑警小王高兴坏了,他不仅是安冰的“粉丝”,也是洪加的“粉 
-  
             迷路总比无路好古保祥 有一位喜欢野外探险的人,一次在乞力马扎罗山迷路,和同伴走散了,在一片大森林里过了一个晚上。不敢在地上栖息,他选择了在树上,渴了吸树液,饥了掏鸟蛋。整个夜晚,他都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