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故事:静静流淌的小河(17)
留守男女文
在外打工的人,凡是接到电话和短信的,大多都风尘仆仆地回来了。
人聚齐了。但是,村里除了年过六十岁、曾经三下三上的老支书外,再也没有能够挑大梁的年轻人了。经过再三考虑,最后老支书决定,让留守在村里最年轻的男人曾大憨,担任抗洪抢险突击队队长。
曾大憨没有推辞,说:“抗洪抢险,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为了父老乡亲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我义不容辞,出把力也是应该的。但是,防汛工作千头万绪,责任重大,如果让我牵头,要我里里外外,事无巨细,那我就施展不开了。”
老支书见曾大憨说的是实情,于是又作出决定,让留守在村里最年轻的女人王桂兰,担任抗洪抢险突击队的副队长,协助曾大憨工作。老支书还承诺,防汛工作结束后,只要磨盘村负责的段面不出什么严重问题,就让曾大憨担任村委会主任,让王桂兰担任村委会会计兼妇女主任。
老支书的话一出口,马上就有人发笑起来。
有人说:“老支书,谁当村主任又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
老支书十分认真地说:“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建设‘十全十美党支部,所以,培养年轻干部,符合党的政策,符合市委的要求。这村主任一职,虽然我一个人说了不能算数,但是我有建议权。另外,我还有自己神圣的一票呢!”
听老支书这么一说,大伙才停止了笑声。
大伙笑过了,曾大憨就穿着他那件黄色的帆布雨衣和齐腰深的下水衣,站起身来,把左手一挥,高声说:“现在,最要紧的是防汛。”说完,他抱起地上的蛇皮袋子,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帐篷,钻进了扯天扯地的大雨中……
经过统一的调度,磨盘村紧张的防汛工作开始了。老支书带领一帮六十岁以上的老党员、老干部,负责挖土,装袋;曾大憨带领一帮从城里打工回来的年轻人,负责挑土,扛沙袋,搬石头,筑子堤;王桂兰带领一帮五十岁上下的妇女,日夜轮班,提着马灯,打着手电筒,在纳河堤上巡堤查险;年近六十的许三姑,则带着几个年老的妇女,负责烧火做饭。这样一来,磨盘村的防汛工作虽然紧张,却做到了忙而不乱,井井有条。
市里的周市长穿着雨衣,来磨盘村的防汛段面检查、指导、督促防汛工作。当她在防汛现场了解到磨盘村的情况后,立即指派市报一位姓许的记者,顶着风,冒着雨,踏着泥泞的道路,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磨盘村,对该村的防汛工作进行了认真深入的采访。采访过后,许大记者很快写出了一篇轰动全市的报道。磨盘村的抗洪抢险突击队,也因此在全市名声大噪,曾大憨、王桂兰很快成了新闻人物。
防汛工作结束后,曾大憨、王桂兰理所当然地被评为全市抗洪抢险先进模范,他们还一起出席了市里的防汛抗洪表彰大会。
相关阅读
-
迷路总比无路好
古保祥 有一位喜欢野外探险的人,一次在乞力马扎罗山迷路,和同伴走散了,在一片大森林里过了一个晚上。不敢在地上栖息,他选择了在树上,渴了吸树液,饥了掏鸟蛋。整个夜晚,他都与
-
上海故事:温情
老韩买了新房,要搬家,于是一大早来到街道拐角处,那里有一个自发形成的民工集散地,什么样的工种都能找到。 老韩的电动车刚一停下,“呼啦”一下就围上来好多人,个个一脸渴
-
火车司机的礼物
他是个火车司机。坐在驾驶室时,火车飞速行驶在铁轨上,他总是全神贯注。而只有走到马头镇的岔路口,他才会朝旁边的一片村庄看一眼。那是个小村子,高地上有一排红砖房。他先是
-
致命无弦琴
演奏家坠楼 “玉女歌手安冰,偕绯闻男友、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洪加,赴晋城新视界大剧院举行个人演唱会。”这个消息让刑警小王高兴坏了,他不仅是安冰的“粉丝”,也是洪加的“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