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奇故事:没有硝烟的战场(2)
1890的泥巴传奇
就在孟继富降价的当儿,三和应声又降了,每匹布卖到了0.2两纹银……
谦祥益与三洋的这场拉锯战,杀得硝烟弥漫,难解难分,直到双方都降到了0.15两纹银一匹。三洋从日本大阪先后两次调来价值30万两纹银的货物,谦祥益从天津与山东分别调来价值40万两纹银的货物,统统投入了汉口市场。倒是汉口的老百姓,每日价两个店轮流跑,便宜布买了不老少,得到了实惠。
潜伏深入为偷泥
5月中旬的一天,有手下人向孟继富报告说,老板,这么一斗,顾客倒是盈门了,咱们自己生产的布,加上总店调来的布,都有点儿供不应求的势头,特别是染房,实在是劳力不足,能不能让染房招四个学徒,应个急?孟继富想了想,便答应了。
手下人一走,孟继富就纳闷起来:三和这家伙也太邪门了,俗话说得好,强龙敌不过地头蛇,他是犟个啥?有情报说,现在三和再没货从日本运来,凭他店里的那点儿老本,折腾不了几天了,哪里会是谦祥益的对手?孟继富想,三和既然明知道拼不过,却又不肯撤退,还是要往死胡同里钻,是不是另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打算?
于是,孟继富决定走出店门,到茶馆酒肆去,同那些与三和有来往的商人接近,听听消息,摸个底儿。说起来,中国人到底是向着中国人的。这个摸底,还真没费什么劲儿。
这些人告诉孟继富,三和一开始自然是因为不愿意放弃汉口市场,到后来眼看大势已去,另一个念头就起来了。说来好笑,这念头简单地说,就是摸不着母鸡,能拔到一根母鸡毛也是好的。三和想得到几块谦祥益货真价实的泥巴,好带回大阪,给他铩羽而归挽回点儿面子。
谦祥益的泥巴到底是怎么回事,竟能让三和如此看重呢?
原来,谦祥益将民间织的土坯布买回去后,都要重加平整,然后用一种特殊的泥巴将土坯布两面糊平实了,露天晾上两天,这才三进染缸,轮番上色。外面的传说极其神乎,说谦祥益不仅染料有秘密,尤其是泥巴的秘密更大。
谦祥益卖的宝蓝布,色泽均匀鲜丽不褪色,效果比德国闻名世界的染料阴丹士林还好,就是因为经过了泥巴糊平这道工序。而日本,当时的染布技术是没有过关的。因此,三和想,他如果能带上几坨谦祥益用的泥巴回国,经过化验得出泥巴的化学成分,再仿制出来,用在本国的染色工艺上,岂不是成了有功之臣?
得此消息后,孟继富不由想起染整场招工的事,便特意到汉口与黄陂交界处的岱家山去了一趟,那儿正是谦祥益的染整场所在地。他在周工头儿的陪同下,特意召见了那四个新近招进来的学徒。
四个还不到16岁的娃儿,一字儿站在了孟继富的面前。其中有一个辽宁口音的,长得平头蹙额,细眉长眼,个子稍矮,见了孟继富缩着脖子,害怕极了。孟继富就特意与他多聊了几句,问了他家里的一些事儿,才让他与那三个徒弟一起回了。然后他问周工头儿,学徒中怎么会有这个辽宁口音的?周工头儿说,他是贺老板担保招进来的。孟继富道,我看这辽宁孩子有点儿蹊跷,你得盯着点儿。当然,只要你在培养学徒上按老规矩办,也出不了什么大事。贺老板是咱们的大客户,大概与三洋也有点儿生意上的往来。他保的人,咱们没有不招的道理。
相关阅读
-
迷路总比无路好
古保祥 有一位喜欢野外探险的人,一次在乞力马扎罗山迷路,和同伴走散了,在一片大森林里过了一个晚上。不敢在地上栖息,他选择了在树上,渴了吸树液,饥了掏鸟蛋。整个夜晚,他都与
-
致命无弦琴
演奏家坠楼 “玉女歌手安冰,偕绯闻男友、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洪加,赴晋城新视界大剧院举行个人演唱会。”这个消息让刑警小王高兴坏了,他不仅是安冰的“粉丝”,也是洪加的“粉
-
火车司机的礼物
他是个火车司机。坐在驾驶室时,火车飞速行驶在铁轨上,他总是全神贯注。而只有走到马头镇的岔路口,他才会朝旁边的一片村庄看一眼。那是个小村子,高地上有一排红砖房。他先是
-
上海故事:温情
老韩买了新房,要搬家,于是一大早来到街道拐角处,那里有一个自发形成的民工集散地,什么样的工种都能找到。 老韩的电动车刚一停下,“呼啦”一下就围上来好多人,个个一脸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