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小故事:冀中平原上的“地道医院”

地下药房
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位于冀中平原西部腹地,辖清苑、肃宁、博野、蠡县、任丘、高阳、安新等8个县的农村。军分区卫生部和各主力团卫生队均设有药房,负责采购和供应药材。
冀中部队药材供应工作实行“统一标准制度,分散采購供应”的方针,以自办中药房为掩护,派人到部队驻地县城,以及天津、北平、保定、沧州等敌占城市采购。在斗争环境缓和,便于运输的条件下,军分区卫生部向所辖各部队供应部分药材,包括战救药材、防疫药品、中药制品等,不足部分由各部队想方设法自行解决,药费按规定报销。
第九军分区采购药材的经费,按年度编制经费预算和采购计划,药费标准按小米计算,每人每月8—10斤,再折合成晋察冀“边币”。具体使用经费时,根据日常生活工作和战斗时期,又制定了不同的分配标准,平时按“药品供应标准”“医疗器械标准”作为药品器材配备、供应、使用和消耗依据,战时则按“战救药材装备标准”供给,并配备战救医疗箱、红十字急救包等补给战斗部队。供应工作统一配发实物,平时按季度发放;部队有作战、行军转移、集中整训、反“扫荡”等任务时,再根据实际要求发放药材。
此外,各部队还会领取一部分经费作卫生杂支费,以购买毛巾、肥皂、口罩、绷带布、白酒、煤油、火柴、消毒器具等物品。
部队各药房始终遵循一套严格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即使是在行军作战和最艰苦的环境中,也要遵守,包括登记、统计、报销制度,填报月份药品器材收、支、存、领报销表和药品器材出纳登记簿、药品逐日消耗统计表、医疗器械损坏报销表等,确保收支有据。
1943年,为适应斗争形势,第九军分区在高阳县小梁口建立地下药房,作为一个药材供应基地。小梁口距敌人据点仅1500米,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工作人员在夜里施工,群众帮着站岗放哨。在建造中,参考战斗地道样式,结合药房工作特点,采取“工”字形、“井”字形等样式,以便于储存和配发药材。
地下药房都选择建在政治基础好的“堡垒户”(觉悟群众中舍生忘死隐藏保护中共干部和人民子弟兵的住房关系户)群众家中,每户会设一两个秘密洞口,作为出入口。从洞口进入地下药房,要经过上下翻口,倘若发生紧急敌情,工作人员可随时将药房通道堵死,并从战斗地道转移,保证人员和药品安全。1944年,这个药材供应基地转移到任丘县小谭庄。在建设小谭庄的地下药房时,又进一步改进设计,扩大了地道规模。
先后建在小梁口和小谭庄的地下药房,因地道建得隐蔽,敌人虽多次搜查,却始终未被发现,避免了损失。
相关阅读
-
火车司机的礼物
他是个火车司机。坐在驾驶室时,火车飞速行驶在铁轨上,他总是全神贯注。而只有走到马头镇的岔路口,他才会朝旁边的一片村庄看一眼。那是个小村子,高地上有一排红砖房。他先是
-
上海故事:温情
老韩买了新房,要搬家,于是一大早来到街道拐角处,那里有一个自发形成的民工集散地,什么样的工种都能找到。 老韩的电动车刚一停下,“呼啦”一下就围上来好多人,个个一脸渴
-
致命无弦琴
演奏家坠楼 “玉女歌手安冰,偕绯闻男友、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洪加,赴晋城新视界大剧院举行个人演唱会。”这个消息让刑警小王高兴坏了,他不仅是安冰的“粉丝”,也是洪加的“粉
-
迷路总比无路好
古保祥 有一位喜欢野外探险的人,一次在乞力马扎罗山迷路,和同伴走散了,在一片大森林里过了一个晚上。不敢在地上栖息,他选择了在树上,渴了吸树液,饥了掏鸟蛋。整个夜晚,他都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