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母亲有“本事”
母亲的“本事”
母亲生我时,父亲在外干活,母亲一人在家,生下我后本已筋疲力尽,可她在闻讯赶来的二奶的帮助下,坚强地拿起剪刀剪断了脐带。生弟弟时,也是相同的情形,母亲咬咬牙,总算挺过来了。
为此,父亲夸赞母亲有“本事”。
拉扯大我们也是不易的。恰逢大集体年代,既需苦干挣工分,又要带孩子。怎么处理为妥呢?母亲决定,她和父亲分别用背带背着我们干活,可谓一举两得。实在不便时,就把我和弟弟放在箩筐里,安放稳当后,才去干活。母亲把分得的稻谷和着红薯、洋芋、高粱、豌胡豆等杂粮一起煮来吃,尽可能让我们的肚肚鼓起来。当看到我们有些厌食时,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除直言不讳地叫我们多吃外,就是变换着“饭菜”的花样,来满足我们的胃口。这下,还真灵验,我们胃口好起来,不再厌食了。
我们先后到了读书的年龄。“读书才会有希望,才会有出路!”母亲没有多少大道理讲出来,但她知晓读书的重要性,所以,便用实际行动支持我们读书:营养得跟上,她就每早5时起床,为我们做早饭,上学前,还叫我们带上碗装的饭菜,以备中午吃,晚餐,则多弄点菜,保证营养均衡,更利于我们读书;书学费、生活费是“硬起货”,缺少了便麻烦了。母亲和父亲都是“强者”,卖粮食、肥猪、鸡蛋、锄把等,跋涉了多少山路,流出了多少汗水,磨破了多少嘴皮,操碎了多少心,才换来“血汗钱”供我们读书,唯有他们自己能心领神会;父亲在外做木工挣钱的同时,母亲成了“内当家”,做家务、养猪、牛、鸡、鸭等,辛苦至极,只为多挣点钱,解决我们开销的问题;为了给我买词典,母亲二话没说,带着我步行三小时到河边赶船,去城里新华书店圆了梦,把我乐颠了好一阵,母亲也高兴得很,把我的脑袋摸了又摸,把我的肩膀拍了又拍。
如今的母親已年过七旬,与父亲在老家种地。我们也考上大学,走上了工作岗位,生活如蜜。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