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故事:山谷林间
秋娘

秋娘是建水邻县石屏人,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五十多年前,秋娘母亲病故,父亲用箩筐背着她进了当地狮子山林区,时年才六岁。从那以后,秋娘再没有离开林区,她像山上的一棵树一样,在鸟语花香中迎来一天天,送走一夜夜,一岁岁长大。
秋娘15岁那年夏天,她父亲好好地走在下山的路上,突然被一块不知从哪儿飞来的石块击中后脑勺儿,再也没能醒过来。秋娘哭了三天三夜,哭得死去活来。 没有了父亲,秋娘不知怎样才能活下去,最后还是她父亲的朋友——他们都是伐木工人——替秋娘在11号工区的集木场边搭了一间小木屋,砌了个炉灶,给了她一份烧饭的差事做。他们每天在秋娘那里吃上一顿中午饭,秋娘一天的饭钱也就有了。秋娘就这样活了下来。
在秋娘22岁那年,一个姓林的伐木工人娶了她,秋娘孤苦的日子终于走出头。秋娘为他生下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他用使不完的力气替秋娘撑起了一个方方正正的家。苦难已使秋娘变得很容易满足,自从有了家,有了丈夫和孩子,她再也没有不满足过。可老天爷不长眼,秋娘的小儿子还没学会走路,丈夫却被一次突发的山体滑坡狠狠地埋在大山里,秋娘连他的尸首都没瞅见一眼。那次山体滑坡一共葬送了九个伐木工人的性命,可以说他们都是秋娘的亲人,都是吃着秋娘烧的饭长大或者变老的。秋娘的命苦哦!
三个儿女一天天长大,秋娘在林区的小饭馆也越开越像回事了。十几年前,秋娘的两个女儿还到山下去另开了一家小饭馆,还是靠伐木工人养着的,他们在秋娘这儿吃中午饭,晚上下了山,就到她两个女儿那儿吃夜饭。这个世上,要说让秋娘感到最有感情的,只有伐木工人,除了他们,她谁都不认识,甚至连生身母亲 也不认识。
九年前的一天,林场老场长拿着一张红头纸给秋娘瞧,说他们都得下山,以后就没伐木的事了。秋娘不识字,但她想,纸上写的肯定不会同老场长说的一样,他只是在拿她开心。因为当时他们才转移到一个新林区,满山的木头都在等他们去砍伐,怎么可能呢?
秋娘万万没想到,老场长说的是真的,不出一个月,山上所有伐木工人都像候鸟一样纷纷飞走了。他们下山前都来劝秋娘走,她就是不走,她说她要等他们回来。可哪里等得到呢?
那些天,秋娘天天望著空无人影的大山哭啊哭,她想,这世上要没有伐木工人又怎么能有她的生活呢?老天爷啊老天爷,你为什么对我这么狠啊,硬把我一次次丢进苦海——哭声回荡在山谷林间。
又一天,老场长领了个戴眼镜的小伙子又来劝秋娘下山。秋娘本是铁了心不下山的,可结果叫小伙子几句话就说得变了心。小伙子对她这样说:“大妈啊,你听我说,养你这辈子的是伐木工人,害你这辈子也是伐木工人,你不知道,正是工人们把山上的树木砍完了,山体才要滑坡,才会害死你丈夫。”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