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道欠佳,但甜到了骨子里。
我虽北方人,但却嗜甜如命。有人说,喜酸者往往五大三粗,刚强勇敢;爱甜者娇小玲珑,温婉恬静。不尽然,我把甜食吃得昏天黑地,却是黑不溜秋、毛手毛脚的山东大汉。
小时候,日子穷,哪里有糖吃。人世间全是苦味儿。但穷日子有穷日子的过法,毛孩子四处寻找甜味儿,找吃糖的感觉,过馋瘾。
村西头的土丘上,摇摇曳曳一大片松林,我们常在树下捡蘑菇,有时还挨高腿蜂子围攻。突然有那么一天,不知谁发现松针上有些白色的结晶,放嘴里一尝,甜津津的,孩子们立马瞪大了眼睛,这是糖哎。顾不上捡蘑菇了,一棵树一棵树找过去,满嘴都是甜味儿。会过日子的孩子,不舍得全部吃掉,紧紧攥在手里,绿生生的一大把,上面挑着几点米粒大小的白色晶体,星星般灿烂。
寻找松针糖,成了孩子们的乐趣,一有空闲,就跑去松林里穿梭,松针糖是有限的,几次大快朵颐之后,渐渐地,便很难见到了。在松林里跑了半天,竟寻不到一粒松针糖,心里难免失落,躺在长满青苔的石板上,望着蓝莹莹的天,一朵白云,飘在那儿,后来,不见了。
孩子们的聪明是不可阻挡的,很快他们就转移了地方,去了离村子很远的石马山,那里有大片苍翠的松林,松涛阵阵,呼呼有声,只是松针糖很少。孩子们马不停蹄地穿过了大片林子,仅仅找到几枝松针糖,聊胜于无,心中还是欢喜的。回家路上,孩子们还在一直琢磨,那么一大片松树林,松针糖怎么会那么少呢?
没有了松针糖,孩子们想方设法地琢磨点甜味儿。当他们看见大人们挖水沟时刨出来的白生生的茅根,孩子们的眼睛烁烁地亮了一下,脏兮兮的小手抓来几棵,放衣襟上蹭蹭,放嘴里一嚼,甜!比松针糖都甜!
孩子们欢呼雀跃,半跪在水沟里,双手猛劲扒着松散的泥土,寻找甜津津的茅根。茅根在土里盘根錯节,找到一棵,就会有很多棵牵扯出来,孩子们高兴得哇哇大叫,就像寻到了稀世珍宝。
把茅根一棵棵梳理整齐,用蔓草捆住,拿回家放在秘密的旮旯里,慢慢享用。
上学的时候,有孩子会把茅根藏到书包里,课间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大嚼,满嘴白沫,咯吱咯吱乱响。同学们跟在他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地问,你去哪儿挖的茅根?
星期天,孩子们扛着二齿钩子满坡里乱窜,乌溜溜的大眼睛在沟边地角逡巡,渴望找到一片茅根,茅草都是丛生,找到一棵就找到了一片。后来知道,茅根是一味中药,味甘,性寒,归心肺胃膀胱经,具有清热凉血,生津利尿的作用。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