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回荡在山谷的汪汪声
看松

阔别五垸林场,已有30多年。
那时,这个坐落在岳阳县、毗邻著名的新墙河抗日战场的林场,从107国道进林场,路较平坦,只有一截山路,有着蛇行的扭曲与起伏。野山桃树与梨花,都把红白的花朵不吝地贡献出来。车子从村舍前穿过,惊得鸡鸭一阵逃窜。
车子指往林场,老远就望见那栋简陋的白墙黑瓦屋,一只黄狗“嗖”地蹿过来,横在车前检查,不停地嗅呀嗅。嗅过后,它才放心,回到它的窝里。
闻讯而来的护林員尹荣保,迎了上来,一身褪色的黄军装,一脸憨厚的笑,手掌握过来,有力,硬茧刺人。他给我们准备了锄头、提桶,一丛丛马尾松的幼苗,捆在一起,青青葱葱。他递给我们一杯凉茶,一顶草帽,便领着我们上山给松林补苗。这块从乡人手里租赁的林场,使用权五十年。栽后成林的马尾松、火炬松,归造纸厂砍伐使用。造纸厂原料科派了从部队转业的原营长尹荣保来护林,他已经在这里看林五年多了,过年都不回家,两个林大毕业的技术员,常常在林场跟他一快护林、补苗、除虫。三月的山林,空气清冽,松树油脂与山茶花的香混合在一起,闻过去沁人心肺。冬茅草、荆棘、低矮的灌木,都蓄势疯长,青翠欲滴。我们拼命地吮吸这新鲜甘甜的空气,边走边寻找松树底下是否卧着蘑菇,企望能找到灵芝和茶泡。厚厚的松针,踏上去,软软的,如在棉絮上行走。
老尹吩咐我们在松树死了的地方,或被人偷伐了的地方,再挖坑补种松苗。于是,我们一行五六个人便两人一组,在松林深处忙开了。老尹与技术员,负责挑水上山,一个个气喘如牛。我们半天才挖好一个坑,把树苗栽进去,再把土培上,浇上水。如此重复,半天栽了三四棵苗。
吃午饭时,老尹的老伴儿给我们炒了新鲜的竹笋,拌上腊肉,还有酸菜汤、韭菜煎鸡蛋,吃得很香。
饭厅里,墙上挂着蓑衣、斗笠,竟然还有一杆黝黑的火铳。我想,老尹护林还有闲心打猎?他见我盯着这杆火铳出神,便主动说,这铳是吓唬上山偷树贼的,鸟、山鸡、兔子、黄鼠狼一律不打。呵,原来如此。
我似乎在造纸厂听说过,某年下大雪,老尹一个人守在林场二十多天,差点断了粮。一些野兽偷偷潜入他的房子,把他养的鸡偷偷吃了。老尹气得冒火,但是,他硬是忍住没有开铳杀了这胆大的野兽。后来,他从老家抱来一只土狗子,用剩饭剩菜天天喂,这狗崽见风就长,两三年光景,成了一只健壮的大狗,敏捷,胆大,跟在老尹身后巡山,“汪汪”声如敲铜锣,不但野兽吓得躲起来,偷树的贼听到狗叫声,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因此,老尹这杆火铳就这么挂在墙上,积满了灰尘,爬满铁锈。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