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姐姐,半个妈妈的角色

2022-08-24 17:39:05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长姐,那时候,妈妈工作繁忙,姐姐是老大,便理所当然地把我丢给姐姐照管,十几岁的她带着不满半岁的我,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长大后听得最多的一个故事就是:我小时候爱

长姐

 

 

那时候,妈妈工作繁忙,姐姐是老大,便理所当然地把我丢给姐姐照管,十几岁的她带着不满半岁的我,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长大后听得最多的一个故事就是:我小时候爱哭,而妈妈上班的院子外边有个小树林子,我每次听到风吹动树叶的声音才会停止哭声,开始咯咯笑,于是姐姐就每天抱着我,巴巴地去听风吹动树叶的声音。这个场景听着似乎很浪漫,但姐姐当时也就是个瘦弱纤细的女孩子,说起这些的时候,她总会笑着说:“那时候你可真淘气,我抱你抱得胳膊都累麻了。”那时候,她为了我,是半辍学的状态。

姐姐从小就心灵手巧,那时候流行用毛线编织各种各样的毛衣和坎肩,在县城上高中的姐姐每次学个新花样就缠着妈妈买来毛线,给我编织各种各样的小毛衣和小外套。这个我其实是有印象的,因为每次我穿着这些手工毛衣出去玩的时候都超级神气,绝对是一群小孩子中最亮眼的那个。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所有最时髦的款式都被姐姐变成衣服,穿在了我身上。

这时候的姐姐,其实就是半个妈妈的角色。

姐姐还是那个时代最虔诚的文艺青年。从我上小学起,就能看见骑着绿色车子的邮递员给家里送来各种各样的杂志,《十月》《收获》《啄木鸟》《大众电影》……应有尽有,好多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比如《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女大学生宿舍》之类的,后来上映时,我都会自豪地说一声,这些电影里讲的故事我早就看过了。

后来,姐姐去洛阳某厂报做了编辑。我去那个城市上学的时候,尽管有学生宿舍,我还是会每星期回姐姐家无数趟,因为她家的书柜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文学书籍,也因为她家总是坐满了文艺青年谈天论地,很对我的胃口。后来看多了听多了,也试着写了一篇小文章《露露的烦恼》,内容是一个女孩子青春期的各种小心思,尽管文笔幼稚,还是被姐姐拿去发在了厂报副刊上,这可能是我人生中的第一篇处女作。后来,姐姐总开玩笑说:“你承认不?你喜欢文学的潜质还是我帮你挖掘出来的。”我总是连连点头,想起在她家的无数个日子里,我惬意地吃着冰淇淋,盘着双腿坐在床上看《围城》,被逗得哈哈大笑,与她讨论贾平凹的《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如何老道而朴实,为电影《红高粱》里初露头角的巩俐的东方美惊叹不已……

尽管年少时收到一些情书是件很“大逆不道”的事儿,但我还是能大大方方地都拿给姐姐看,因为她总是会温柔而细致地帮我解开情感困扰。我到现在还记得,当初我与我家先生谈恋爱的时候总是任性耍性子,有次说好他到洛阳找我,我却临时变卦自己回了老家,先生扑了个空却也依旧温和一笑,没有对我表示任何不满,反而担心我一个人坐长途车回家会不会有危险。姐姐知道这件事后说了这样一段話:“你嫁给他准没错,这是个宽厚豁达的男人,能包容你所有的任性。但同时警告你啊,不可过分任性,要学会尊重他,遇上如此包容的人不容易。”一直到现在,她对我家先生都是赞赏有加,说我某些方面的不谙世事正好配上他的豁达沉稳,她终于可以放心了。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