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散文:龙港的奋斗史(2)
我和龙港有个约会
小小的舢板船载着我们在白沙河里漂游,“十里白沙路,千年话沧桑”,河两岸不时可见陈旧的老建筑,隐约中看到古时的遗风留韵,灰墙黛瓦的屋檐下是静悄悄的廊屋,条状的石板路上堆砌着时光的踪影,荡漾的河水让人的思绪漂泊不定。
船儿穿过一个个古桥洞,迎面而来斑驳的桥侧面刻着造桥人的名字,两边雕刻着不同图案的花纹。龙港人说,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颗赤子的心,都有一份热爱家乡的情怀。几百年前的功德蕴含在无言的桥里。
透过古老的桥洞,我仿佛一点点触到了古镇的脉络,就在恍惚中,不经意间似乎看见从老街旧巷里,笑吟吟走出古镇的名人。
刘绍宽(1867—1942),龙港刘南村人,著名的教育家、经学家、诗人,创办学堂,立志培养爱国之士,刘老先生一生守候在这田园中,鞠躬尽瘁,他更像个“农夫”,一点点播种着教育的种子,他为龙港培养了大量不同领域,特别是数学领域的人才,为龙港赢得了“数学摇篮”的美誉。
姜立夫,著名现代数学家,中国数学领袖,1890年出生在龙港镇麟头村。他认为“中国要富强需要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基础,因而更先需要数学”,抱着这个信念,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毕业后,回国投入到数学领域的研究和教育中。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陈省身、华罗庚等都曾在他领导的研究所工作过,苏步青曾说:“姜立夫先生对中国现代数学事业功劳重大,影响至深,没有他,中国数学面貌将会是另一个样子。”据此可知,姜立夫老先生在数学界、教育界的泰斗地位。
走出去的姜立夫从来就没忘了自己是龙港人,他数次回到家乡,携领着龙港的才俊们走出贫瘠的土地,进入中国乃至世界顶级学府深造。
还有我国著名数学家姜伯驹、书法家谢云、“平阳豪士”陈尧英……
他们是古镇的珍宝。
富了的龙港人更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在逗留期间,我们刚好赶上第二届龙港城市阅读论坛,主题是“让阅读点亮城市文明之光”。主办人李玉信提出阅读推广计划,每个月1日定期举办“壹日读书会”,并向全体市民呼吁“每个月1日读书,每个月至少读1日书”。他们的呼吁得到了龙港市民的热烈响应。
读书与经济发展是龙港两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在龙港行政大厅看到了他们定下的“一区五城”建设目标——建成“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示范区”,打造“活力创新城、高端产业城、现代智慧城、幸福宜居城、平安善治城”。
这“一区五城”的目标让人向往,让人鼓舞,未来可期,我盼着再次与它相约,感受它的龙章凤彩。
中对口村,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