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南山风景
南山索面

索面,用手工拉成晾干的素面,也叫纱面。
浙江省瑞安市平阳坑镇南山村是闻名遐迩的“索面村”,南山索面,原材料只用精白麦粉、盐、山泉水,经过和面、揉面、搓面、盘面、拉面等手工程序,将浑圆的面团变成一根根约3米长的细丝晾晒,待干到一定程度后理成线绞状,置于铺有薄膜竹筐中运输销售。这里的传统手工制面手艺已传承300多年,年产索面约500吨,远销东南亚、欧盟、港澳台等地区。
南山村民把索面做成了一道风景。
过了白露时节,天气转凉,每个晴好的清晨,对南山村民来说,都是一场欢快的盛会,他们忙碌着与阳光一起奔跑:把一挂挂索面插到木架上方一排孔里,然后拉长拉细,插到底端孔里,动作娴熟优美,如无数美妙音符在灵巧手指与纤纤索面间跳跃。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排排晾开的乳白色面线与古宅青瓦、蔚蓝天空交相映衬,清风轻拂,纱布似的索面飘逸曼妙。那从高高木架上悬挂下来的索面,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近看如银丝闪闪发亮,远望如瀑布飞流直下,不时散发诱人的清香。在如丝如弦、如诗如画的静景里,闪动着男男女女若隐若现的劳作身影,这动静交融的画面,让人如临仙境……
瑞安人煮索面的方法特讲究。要待锅中汤烧开后,才将索面下锅,下锅时索面要整齐,片刻之后就得将面轻轻捞出,去掉咸汤……只有这样,煮出来的面才不糊、不断、不咸,捞至碗里的面仍会呈纤细的棉纱状,纹丝不乱。
姜酒索面汤,姜和酒是重头戏。姜,须是九蒸九晒后的老姜,剁碎,用陈菜油炸姜末,辣而香。酒,须是上好的陈年老酒。老酒好不好,放多少,是决定汤料的关键。花雕酒,瑞安人还认为不够好,他们更喜欢农家白酿的糯米老酒,甜而醇。所以,很多家住城里的瑞安人,早在女儿或媳妇怀孕初期,就委托乡下亲戚朋友酿好糯米老酒备用。索面汤大多以老酒代汤,如果索面汤里不加老酒,就算不上地道的瑞安索面汤。汤料里,加一勺猪油和生抽——猪油,浓香、肥腻;生抽,色浅、味鲜。汤面上,铺一层现炒的里脊肉丝、香菇丝、黄花菜或香菇菜,撒若干虾米干、葱花,卧两个荷包蛋,寓意成双成对,蛋般光洁。有更讲究的,还加入烤得焦香的家乡滩涂跳鱼干,据说,那才是正宗的瑞安索面湯呢!如果喜欢甜的,就再放一些红糖,也可以加几颗核桃粒,吃起来香甜脆滑……那艳红的虾米干,翠绿的细葱末,金黄的荷包蛋,褐黄的香菇丝,活色生香地卧在银丝般面线上,丝丝缕缕的面线,微漾在鲜香的汤料里。连汤带面吃一口,味蕾尽数绽放,热气与香气似一股涌动的暖流弥漫浑身,越是天冷,越是想念那一碗热腾腾的索面汤,那种从口中蔓延至胃里的暖意,让你像刚运动过一样舒坦。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