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龙归大海,鸟归林(4)
刘一排
刘一排认真考察,用心思考着:“不能再这样漂着了,一定要守法经营,一定要在北京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他观察到老外们没事的时候都喜欢喝咖啡,晒太阳,玩游戏,于是就萌生了一个念头:开个咖啡馆!他有一位朋友叫李振雨,以前开过咖啡馆,后来建设三环房子被拆迁了,设备一直闲置着。现在每天不是喝酒,就是玩游戏,刘一排找到他,拍了拍他的肩膀:“小李啊,不能这样玩下去啦,我们一起合作,开个咖啡馆西餐厅吧。就用你的那些设备,我来投资,你看如何?”
李振雨瞅了他一眼,心里琢磨着:“他一个外地人,一个北漂族,跟他合作,能行吗?”再看看眼前这位高大壮实的刘一排,转念一想:“和他相处这几年,他为人厚道,诚实守信,跟他一起合作,准没错!”“行,刘哥,咱们一起合作,我听你的,我相信你!”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选好地址,租好店面,经过一番筹备,位于法国学校(启明星双语学校)对面的“小巴黎西餐厅”正式开业。由于刘一排平时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又提前向朋友们做好宣传,发放名片,所以开业大吉,门庭若市,生意异常火爆。开业不到四个月时间,就收回了全部成本。
在搞好餐饮的同时,刘一排继续经营光盘,为客人提供了更多方便。老外带老外,朋友带朋友,刘一排每天忙忙碌碌,活得充实而喜悦。成功路上,他不忘初心:诚信为本,守法经营。餐饮业内的杂志周刊上报道了“‘小巴黎西餐厅餐饮做得好,质量好,服务好。光盘做得更漂亮,不仅保证质量,而且包退包换,诚信度高!”刘一排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北京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有的外国友人,工作期满回国之前,会专门过来找他告别,甚至相拥而泣,也有的朋友,再回北京会专程过来和他见上一面。
“小巴黎西餐厅”在朝阳一带渐渐有了名气,消息也传遍了家乡。“刘一排在北京发财了,他成功啦!”老家的亲朋好友去北京,都忘不了到他那里落脚,就连老家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到北京开会办事,也都慕名到“小巴黎西餐厅”找到他,目睹这位成功典范的风采。每一位家乡来的人,刘一排都视若亲人,尽心招待好。
星转斗移。转眼到了2005年,为了发展经济,振兴睢宁,家乡政府兴起了“招商引资”的浪潮,有关领导把目标锁定了刘一排。梁集镇原党委书记胡居春,睢城镇原镇长王敦启,县委原书记王天琦,以及时任公安局局长,都先后来到北京,轮番找他谈话,向他发出邀请:“刘总啊,你是我们睢宁的人才,在北京挣到了钱,不要忘记家乡,回到家乡创业吧!”刘一排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内心非常纠结:“自己在这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了今天的成就,儿子和大女儿也长大成人,刚刚花了一百万元在秀水大厦,给他们租了两个摊位,让两个孩子经营‘雅宝路服装,一切都那么顺风顺水的,怎么能轻易放下这里的事业?”刘一排一直在犹豫,难以抉择。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