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两行家训
天媒(外三题)



柜中女婴半岁时,爷爷思忖着这是老天爷送给自己一个妹,于是,为其起名“天妹”。
天妹七岁那年,割麦天,五十岁的长工马豆根赶着铁角车往麦场拉麦,下玉泉沟沟坡时,梢马惊套,马豆根从车辕上甩下,被车轮压断了右腿。东家硬说是马豆根自作,只治伤不赔偿。爷爷那时二十三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岁数,往麦场一站,吼了一段“三田故里的开场锣鼓,念了几句道白:“俺,种的是仁义道德庄稼;锄的是为富不仁的恶草!”带领着几十个长工、短工,罢了工。
五黄六月,焦麦头儿天,连罢三天,东家受不了,把玉泉沟靠山一块荒地赔给了马豆根。爷爷领着一帮穷哥们儿,帮马豆根打了两孔窑。捡来乱石,砌了一个围墙,老光棍马豆根算是有了家。
马豆根是村里有名的“说家儿”,马家集牲口市上有名“牲口经纪”。这一瘸,长工、短工干不成,牲口市场进不得,眼见着只有饿死一条路,爷爷见状,想起一段戏词:为人当有傲骨,无傲骨近于鄙夫;取仁何惧吃亏,无仁心难为君子!遂带着七岁的天妹,辞了马家长工,住到了马豆根家。
“豆根叔,老侄子养活您。”一番话,马豆根老泪纵横。
爷爷凭一身力气,担起了这个小院。马豆根舍不得丢了他那张“巧嘴儿”。一天,见一媒婆来村说媒,开了心窍,由牲口经纪变成了“婚姻经纪”。
马豆根腿不灵,心灵。一天,他在院里闲坐,“砰”,听见一声土枪爆响,抬头看天,只见两只翅膀滴着血的野鸽掉到了玉龙泉边。马豆根对着土枪响处,愤愤骂道:“造孽!造孽啊,恁都不怕老天爷还恁一枪!”随即,拄杖而出,拾回野鸽,到马家集上“益仁堂”请医生包扎止血,带回家精心喂养。一两年时间,两只野鸽连生养加外引,小院便有了一群驯化有素的信鸽。
马豆根童年读过私塾,识文断字。他把鸽子分三色驯养。黑鸽专往男家送信,白鸽专司女方传音,一旦男女双方同意,花色鸽专送由他裁定的订婚通知。平时,他拄着拐杖,游乡转村,肩上卧着信鸽,一来采集各村男女婚姻信息,二来调教信鸽飞行路线。回到家,张家女,李家男,生辰八字,秉性特点,一一记在本上。但凡送信儿,把黄裱纸裁成巴掌大,毛笔写清,装进用竹子制成的小竹管,绑在鸽子腿上。三五年下来,马豆根便有了“飞天红娘”的神誉。
爷爷二十八岁那年,马豆根给他说了一个女人,爷爷断然回绝,给马豆根说:“老叔,等天妹嫁人后,我再成家。”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