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文化流浪者(2)
书香
小书屋盖起来后,我跑文化、工商部门,办齐了工商、税务、文化营业执照,接着跑新华书店、邮政书店,批发图书,忙碌了半个多月终于开张了。开张的第二天,天空中下起了不大不小的雨,两栋砖瓦房屋与屋之间排泄的雨水夹在一起冲人小书屋瓦棚沙沙作响,瓦棚屋顶就像一条小溪,川流不息,哗哗流淌,这天夜晚,我一夜无眠。有了小书屋,更有了我学写作的用武之地。90年代,农民兄弟爱读书,小书屋在我的苦心经营下做得风生水起,吸引了井冈山下方圆百里成千上万的农民兄弟的青睐,我一边经营小书屋,一边潜心写作,一篇篇小小说、散文、诗歌作品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
天有不测风云。小书屋开业后第一个春夏之交的晚上,突然雷雨大作,狂风肆虐,两栋房屋排水沟流下来的雨水形成了如一股山洪暴发,噼里啪啦往小书屋的屋顶铺天盖地地倾泻,顷刻间,小书屋房顶的瓦片被疯狂的雨水冲开了许多条裂缝,小书店变成了小溪流,我从床上爬起来,把书架上的书籍全部集中在书柜上,用塑料布盖住,然后找到塑料薄膜盖住睡觉的被子。可是晚了,被子全部被雨水淋湿。倾盆大雨,无法阻挡凶猛的雨水,把书柜上的1200多本书籍全部淋湿,深更半夜的,我站在这间阴暗低矮的小瓦棚,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我心痛那些书被淋湿,那是我向银行和父母借来的4000元投资啊,书的本钱都还没收回来,可怎么向父母交代?水灾并没有吓倒我。第二天雨过天晴,我请来泥工木匠,把小书屋的瓦棚加固,盖上了两层瓦楞,把小书屋的房顶盖得严严实实的,滴水不漏。此后,无论下多大的雨,小书屋安然无恙。
可是,小小的书屋哪能供养得起一家妻儿老小?我苦心经营,一个月赚不来90元,小孩儿读小学,妻子在家种田,家里还有两个弟弟,只有父亲的300多元工资维持生计,母亲和妻子每隔三两天送米送菜到圩镇小书屋来。我赚来的钱,不够十天的生活开支,半夜睡在床上,我转辗难眠,抱着睡在身边的儿子,不禁泪眼婆娑,我该怎么办?我感到绝望了,我想放弃小书屋,回家去种田。
父亲得知我要退却后,来到我的小书屋为我鼓劲,给我经营策略,让我改变经营方式,父亲为我申请了一份摆摊的营生,圩镇三天一圩逢街,他给了我2000元资金,让我摆起了日杂品摊子,此后每圩收入有三四百元,使我有了生活的依靠,重新点燃了经营小书屋的希望,召唤起了我坚守小书屋的信心。
我没有放弃小书屋,在艰难困苦中寻找人生坐标。经过一番苦心经营,不久我把这间小小的书屋打造成为父老乡亲们喜闻乐见的农友之家,成为农民朋友的知音小屋。也就在这间小小的书屋,我结识了许多有识之士、新老文友、农民兄弟,他们为我销书、卖书、购物,每当逢圩日忙不过来,他们主动帮我接送货物,介绍顾客,他们不但在经济上帮助我,使我能赚钱养家糊口,解决我的后顾之忧,在我文学创作的背后,他们更是我坚强的后盾。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