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我老家的一座名山

2022-08-30 15:34:21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芙蓉山情思,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而诗人笔下的这座山,就

芙蓉山情思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而诗人笔下的这座山,就是位于湖南宁乡西部我老家的一座名山——芙蓉山。小的时候,我常到这里割草捡柴,常听老人说起解放前这里的人们“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苍山远、白屋贫”的寒凉生活境况。

芙蓉山不仅和远古的诗人结缘,更是养育了中共一大代表、党的革命先驱何叔衡同志。

1876年5月,何叔衡出生在芙蓉山旁的沙田杓子冲一户农家。他家境贫寒,7岁到芙蓉山看牛砍柴割草,家里穷得叮当响,有时他放牛回来没饭吃,肚子饿得咕咕叫,就期待地说:“吃饭要是像牛吃草那样放肆地吃就好了。”其父听后说:“只要你长大了像牛一样做事,一定能吃得饱的。”少年叔衡牢记父亲教诲,平生一直“像牛一样地做事”。

他读历史名著,26岁考中秀才却无意为官,宁愿在乡间种地教书。1913年,37岁的叔衡考入省立第四师范学习,随即转入省立一师,老师问他为何这么大年纪还来当学生,他谦逊地表明志向:“深居穷乡僻壤,风气不开,外事不知,耽误了青春,旧学根底浅,新学才启蒙,急盼求新学,想为国为民出力”。

在第一师范期间,何叔衡与毛泽东成了学友,他和比自己小17岁的毛泽东在一起讨论时事,切磋学问。何叔衡的学识、品行及见解深得毛泽东的尊敬,而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远大志向、政治抱负和求知欲望以及才能见地,也让何叔衡十分钦佩,两人很快就成了志同道合的忘年之交。“毛润之所谋,何胡子所趋;何胡子所断,毛润之所赞”。1917年7月,毛泽东考察农村时到达杓子冲在何叔衡家住了三天,两人促膝长谈,一起探寻着农村和中国的出路,探寻救国救民的方略。一师毕业后,两人共同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和俄罗斯研究会。1921年6月29日,何叔衡与毛泽东代表湖南早期中共组织,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回来后又共同创建中共湖南省支部,介绍发展共产党员,壮大革命队伍,在何叔衡的带动下,楚沩大地上涌现了一大批意志坚定、不屈不挠、救国救民的仁人志士,叔衡一直不遗余力地为党的事业拼搏,从抓党的地下工作营救被捕同志到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参加中央工农政府的领导工作,每一项工作都抓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条不紊,为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毛泽东曾赞扬他说:“叔衡办事,可当大局。”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何叔衡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24日清晨,他和红军战友走到福建长汀县境时,被国民党军包围。年近花甲、疾病缠身的何叔衡为了不拖累其他同志,毅然坠崖壮烈牺牲,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