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走进原始森林(11)
箭头松
吃过晚饭,刘凤将三根桦木段塞进暖灶,防止睡到半夜炕凉。然后,她立起身,眼睛罩着火炕,脸上红霞灿烂,说,总算又有火炕睡了,今儿黑上,我睡炕头。炕头躺的是于江。刘凤说睡炕头,就是想挨着于江。
徐海正暗自琢磨,该怎样劝阻刘凤,于江已先开口,声音像石头似的说,睡什么炕头?炕梢有的是地界儿,你上炕头凑哪份热闹?刘凤眼圈噙泪,并不吭声,只是用两手攀住炕沿,抬起右膝,想上炕头。于江就气急败坏地说,不是不让你睡炕头吗,你没听见啊?刘凤甩甩脑袋,痛快淋漓地说,你不是想……挨近我吗?我……没等她说完,于江就怒吼道,你个黄花闺女,说这话咋不嫌石可碜啊,以后还想不想找婆家啦。于江话落手起,就将刘凤推到了地上。
刘凤愣愣地看着于江。忽然,眨眼工夫,她俯下身躯,焱地搂过于江的脸就亲吻起来,肆无忌惮,没鼻子没脸,没嘴唇没眼,胸脯起起伏伏,像大海上的波浪。于江就左躲右闪,哭丧着声音喊,你……這是干啥……你这是要我命啊!
第二天早上,刘凤睁开眼睛时,窝棚里已是明光一片。她懒散地避过光线,眼睛下意识地瞥向左侧,左侧炕上没有徐海。她怔怔,欠起半身,再去看炕头的于江。结果于江也没在炕头。一种不祥之感袭进刘凤的脑海。她当即下地,手忙脚乱地穿棉鞋,撒腿就朝窝棚外跑。
外边阳光明媚,积雪泛着银色的光芒,像根根银针,乱刺着刘风的眼睛。刘凤抬手搭个凉棚,就朝冰窟窿那边望去。冰窟窿腾着缕缕热气,但窟窿边没有徐海和于江,只有张爬犁,孤零零地卧在那里。不好,他们是投了河。刘凤惨叫一声,摇摆双臂,就朝窟窿边跑去,里倒外斜,跟头把式,人跑到冰窟窿前时,已经成了雪人。
在冰窟窿前,刘凤两手撑着冰雪,急切地将脑袋探进去,眼睛像条钻枪,突突突穿透了那层薄冰。冰下流水清澈无物,可以看清细碎的河沙,甚至沙上游动的小鱼。刘凤瞪视到头晕眼花,只好站起身,又将目光搜向爬犁。爬犁上铺着件羊皮大氅,大氅上放着件黑色棉衣。除却棉衣和大氅,爬犁上还放着把斧头。显然,他们用这把斧头凿开河冰,又把它留给了刘凤。
刘凤神思恍惚,她拉起爬犁,朝窝棚那边慢慢走去。在窝棚门前,她甩下爬犁,然后走进去,点起灶火,煮粥做饭。吃过饭后,刘凤将需要的物品,统统装进棚里的一只皮口袋,只把那支花牌手枪,揣进内衣左侧口袋;再把那块怀表,揣进右侧口袋。手枪和怀表都放在锅台上,刘凤想不看都绕不过去。
四
刘凤独自跋涉在深山老林里。
每天早上临行前,刘凤都要先找到那棵刻有箭头的松树,然后再跟着箭头走。开始的时候,她每天能走三十多里路,但越往前走,她走的里数越少,从三十来里,到二十来里,再到十多里。每天两顿的树皮粉末粥,不能补足她消耗的体能。她的体能每况愈下,她肩上的爬犁不断地变重。这迫使她仿效徐海,开始扔些用品,以减轻行走的负重。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