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爱惜麦子的母亲(2)
麦田里的母亲
麦收过后,母亲常常带着我去拾荒捡麦:人家收完麦子的麦田,人家背麦休息过的路坎,人家打過麦子的麦场,是母亲和我光顾最多的地方。
捡麦回来,母亲徒手搓揉麦芒,让麦粒从粗糙的手掌间滚落下来,用扎满麦芒的手簸去麦壳,推出麦面,揉发面团,在天亮之前做好碗口大的一块麦馍,放在我书包里层最靠背的地方。因此不论是天阴下雨、降霜下雪,还是涉河走桥,我的后背总是热乎乎的,我的书包里总是散发着麦馍的香甜。上学路上饿了,我就闻一闻书包里的麦馍香,蓄力前行。
那年高考,恰好不是麦子黄熟的季节,母亲就把挂在屋梁上的麦种给卸下来,破例做两个麦馍,分别放在我的左右衣兜里。收拾完随行考具,我去跟母亲道别,母亲说:“仨儿,你是咱村里第一个出村赶考的读书人,不管成败,都不可做弱者相残的事情,否则,路就会越走越窄……”我使劲儿点点头,伸手进兜,双手摸着热乎乎的麦馍走出家门的时候,母亲却两脚黄泥地站在待种的麦田里使劲儿地给我唱歌:“三月麦子青,四月麦子黄,麦子黄,做麦馍,送儿去赶考……”
没想到这一走,我竟离乡40年。
而今,母亲已然离去,麦田已然消失,可不管跟随世间繁华走到哪一座城市,就是在漆黑的夜里,我也依然能够清晰地看见麦田里的母亲。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