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一个明信片
手机

春节过后,我的工作单位有所变动,扶贫工作也做了相应调整,新的扶贫对象是北沟村慕宝来。
从扶贫资料上看,慕宝来五十岁,单身。我很纳闷,一个四肢健全、无病无灾的人,为什么会是贫困户?另外,我也在思考,既然他是贫困户,我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让他脱贫?
那天,单位统一去核实扶贫资料,带着很多疑问,我第一次来到北沟村。到达村委会后,大家分头行动,各自去扶贫对象家里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由于我和扶贫对象是第一次接触,所以由村干部带领。
走出村委会,远远地看到几排整整齐齐的窑洞。村干部说,慕宝来就住在第一排窑洞最东头,窑洞是国家修建的移民搬迁住宅。北沟村居民原先大都住在沟底,交通、生活极不便利,雨季还容易遭受水灾,国家为此专门拨款建造一批住宅,将他们迁移到平地牛活。
我替素不相识的慕宝来高兴,不用花一分钱,国家已经替他解决了住房问题,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大事。村干部说,谁说不是呢?他有新房住,身体还硬朗,家里又没有拖累,按说可以外出打工,即便不去打工,在村里干零活儿,一个月少说也能挣几千元,也不至于成了贫困户。接着,村干部有点儿恨铁不成钢地说,你有所不知,这个人懒得出奇,每天睡到晌午。你想想,早晨不能按时出工,谁还愿意雇他干活儿。
说话的工夫,我们来到慕宝来家,一路走过来,其他人家的院门都有铁将军把门,唯独他家院门大开,两个窑洞门也没有上锁。村干部敲了敲门,没有人应答,推门进去,里面一个人也没有。村干部无奈地说,今天你可能没法完成任务了,他应该是吃饱饭闲逛去了。我说,要不给他打个电话,问一下他在什么地方?村干部摆摆手说,没用,他没有电话,也没有其他联系方式,平时村里有事找他,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清早过来在炕上找他。我还不死心,让村干部领着在村里转了一大圈儿,希望能碰到他,结果也能想象得到,偌大的村子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游逛。
回到村委会,其他人已经完成资料核实工作,只有我还没有和扶贫对象见面,我心里着急,怕影响单位扶贫工作整体进度。
返回单位的路上,同事向我介绍了慕宝来的一些情况。慕宝来是父母唯一的儿子,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当年,父母花大价钱给他寻了一门亲事。一年后,女儿出生,他却一如既往不愿意干活儿。妻子多次劝说无果,只好带着女儿改嫁,沉重的打击下,父母接连离世。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没有人约束,他每天睡到日上三竿,没饭吃了就给村民打零工,因为他干活儿时间没法保证,很少有人愿意雇用他。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