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母校的那棵紫薇树(2)

2022-09-10 22:23:14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紫薇花开,25年间,他与北方绝大部分同学完全断了联系。但这一年的九月,已是紫薇花开到荼靡之际,大学同寝室的在南方打拼的同学打来电话说,她来南方旅游来

紫薇花开

25年间,他与北方绝大部分同学完全断了联系。但这一年的九月,已是紫薇花开到荼靡之际,大学同寝室的在南方打拼的同学打来电话说,她来南方旅游来了,家境是多么好,生活得多幸福,在南方刚置了房产,以后就是“候鸟族”的了。最后特别强调说,提起你她就流泪。他长久无语,室友知趣,只有挂了电话。

毕业后的第27个年头,又是那个紫薇花开到荼靡的季节,他借北京出差的机会,绕道去了一趟那个已经颇有些名气的北方城市,她来机场接站,一袭黑缎连衣裙,还是学生时代的发型,还是原来那副黑边框眼镜,还是原来的身段体形,他不诧异,在他的心目中,她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他依然瘦,但不是过去的那种单薄,脸也丰润了些,她盯着他看了半会儿道:胖了一点儿!似乎也不诧异。

去宾馆的途中,她问:你那时订婚没?后来怎么又离了?

他知道她问话的隐晦的意图,就像他这次来,想要印证什么一样。他在她面前始终是单纯而真诚的,没有制造、没有加工、没有顺应、没有导引,照实说就好,但他清楚,真实本身就存在不确定性和想象空间。

她已通知周边方圆几百公里内的几个同学过来相聚,相认是件十分尴尬的事,这些同学的相貌身材全被岁月打磨得失了原型,以至于他对曾经同寝室的一位同学回顾对比良久才敢确认。

第二天,她那已是“一方诸侯”的老公也来陪餐了,话题就超出了叙旧范围,风土人情、社会经济就占了主流。

第三天上午他就要走,她已提前安排好专车送站,几个同学昨晚都说好了,都不送,有的是有特殊情况,有的说是不喜欢送别的感觉,说好就此别过。

上车前她还是赶到了他下榻的宾馆,匆匆握手,默视点头。

去机场的途中,他发信息给她:真欣慰,你一点儿没变,还是那么年轻、那么迷人。她回:你也没变。他调侃:你没老,我都不敢老……

即将登机时他收到她的来电:我们彼此现在都过得很好,我们都要珍惜,希望你越来越好!

她叮嘱:短信都删了吧!他只回了一个感叹号。

毕业后的第29个年头,又是紫薇花开到荼靡季,她携已大学毕业的女儿,约闺蜜作伴,来母校寻根,有居省城的女同学接待,他自然知道她的动向,便赶过去陪同,这次主要是充当随行记者角色——负责拍照。一路走来,笑语欢歌,她为他的拍摄技术点赞,说是颇有专业水准,他憨笑,掩饰着苦涩与初衷。

离开省城的前晚,他喝高了,酒桌上他默然不语,她的闺蜜应该知道些什么,故意挑逗他要表现表现,本不喝酒的他以酒为矛,四处出击,喝高了。

晚上她带着女儿到房间来看他,似无意问切了一块心形地瓜片给他解酒,并叮嘱他多喝水。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