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我生命中的母亲河

2022-09-10 22:21:40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我用今生 在澧水岸边等你,我无法得知自己对于澧水河——我生命中母亲河的感情有多深,我只知道,穷尽一生,都在对它进行表白和接受其考验…… 很多时候,会不自觉地截取自己成长过程中与

我用今生 在澧水岸边等你

 

我无法得知自己对于澧水河——我生命中母亲河的感情有多深,我只知道,穷尽一生,都在对它进行表白和接受其考验……

很多时候,会不自觉地截取自己成长过程中与澧水河的种种休戚纠缠,把它们置放在记忆和现实的交错重叠中,一遍遍慢慢回放,慢慢织网,于这条时光的河流里打捞过往,打捞沉淀的真与善,岁月的幻影,让它呈现着水墨画般的美妙。

澧水北岸,最是印象南门口老码头,从明清以来,斜风细雨中迎来送往了多少这条河流上讨吃的人们,可以说它承载了每一代庸城人最难忘的记忆。在这座小城最热闹最繁华的黄金地段,商贾云集,店铺、酒肆鳞次栉比,从老码头的沿河街一直伸展到福音堂的半边街。白天,熙熙攘攘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沿着河岸的酒楼高朋满座,一派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的盛景。入夜,街巷的四合院内、高高马头墙里,有胭脂红粉莺歌燕舞,温柔乡牵魂了多少在此逗留的羁旅人,以及那些风波浪里舍身角力的纤夫们。

穿透时光的尘埃,依稀可见澧水畔少年的自己,在当时称之为沿河,现在重唤敦谊的小学鸿蒙初开。母校创建于1922年,校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属前总理朱镕基在此就读过,校训“敦品励学,谊行天下”被这位可敬的老人以天下苍生为念而践行,诚属母校莫大的荣光。

那时逢上劳动课,老师就会带领我们踩着澧水岸长长的青石阶路,走下河埠头,各司其职,有拿提桶汲水的,有在河边清洗抹布、拖把的,我们像一只只出窝的鸟儿,兴奋地捧起河水相互浇洒逗乐,嬉笑玩闹的场景宛如在昨日,记忆中飘荡在胸前的红领巾是那么的鲜艳,欢声笑语又是那么的清脆婉转。

而青年时观澧水,正多是在自己居住的澧水北岸,南门口沿河街尽头处,有山名回龙观,它现在与近邻的烈士塔陵园已浑然一体成了城中公园,满山遍野林木葱郁,空气清新怡人,晨夕之间,在山问的栈道上行走的人很多,是个养身的极佳之所。回龙观上建有一座古阁,阁中高叠一座钟楼,在过去,每每夕阳西下,钟楼便声声敲响,有群山回应,余音袅绕,可谓天籁,故曰回龙晚钟。它与仙槎夜泛、珠滩渔火、陪山雪晴等,成为旧时有名的永定茅岗八景之一。只是现如今,回龙晚钟不再敲响,它默默立在回龙之巅,淡看庸城荣衰,成为澧岸文化人心中的一道怀想。

还记当年,有某良人周末坐了长途班车来,因为畏惧家父的威严,不敢轻易走进家门,他长时间地静坐在回龙观上,眼巴巴望着我家的那条巷口,守着我走出家门的身影……就这样,演绎了我们在澧水岸边的一出青春故事。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