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小辑:李爱民,祝愿你走好人生每一步路(4)
光明
经过李爱民的再三说服,家人终于答应让他去试试。
可是,一个盲人去求职一份正常人的工作谈何容易!
第一次去应聘,他们失败而归。负责初试的工作人员见李爱民是由一个人牵着来应聘的,就笑着说:“对不起,我们这里不聘残疾人,请你回去吧。”商行经理连见的机会都不给。
回家后,家人对李爱民说:“算了吧,我看还是再找机会吧。”
可是李爱民不服气,他决心还要去一次。
李爱民第二次去时,他没有讲要应聘,而是找了个借口直接找商行总经理。李爱民向总经理先讲了自己当采购员的优势后,又诚恳地说,自己来应聘,只是想为家乡经济建设贡献点儿力量,并不打算赚商行的一份工资,希望能给他一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商行经理一方面是看李爱民除了眼睛有障碍,确实有很强的实力胜任采购员工作,另一方面是看他行端品正,诚实可信,就答应留下他试用一个时期。
李爱民终于被聘为永安商行的采购员。
盲人当采购员,就像天方夜谭一样在紫金县城传开了,从此,李爱民开始了他人生的另一种生活。为此,他要付出多大的艰辛啊!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带着一名小助手跑遍了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东等10个城市,为商行采购回一批批物美价廉的商品,使永安商行的生意越做越红火。那位商行经理见他干得确实不错,决定正式请他到商行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李爱民逐步掌握了一些生意经和市场行情,从而更坚定了自己要用勤劳、智慧去开创光明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业更是如此。1984年,李爱民听说惠州正在大发展,就想到惠州去创一番事业。他说服了在家乡当教师的妻子,辞去商行采购员的工作,全家从紫金迁到了惠州。起初,他们在惠州河南岸盖了一间简陋的房子住下,干起收购废品的工作。收购废品,且不说那个“累”字,就那个“脏”字也够受的了。整天与垃圾打交道,鼻子经常塞满灰尘,那滋味真的不好受,这也罢了,家人有时也会埋怨、唠叨,但又有什么办法,创业就是这样了。李爱民经常这样自己安慰自己。后来他又改做小百货生意,做销售建材,房屋中介。还拉起了建筑工程队,并成功地承建了一些小规模的建筑项目。总之,聪明的李爱民根据千变万化的市场行情,不断地变化行业和工种。说实在话,当今世界,由于社会上仍存在着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对残疾人的信任程度是很少的,所以,盲人做生意要比正常人更难。为了联系业务,李爱民天天在外四处奔波,经常吃不定时,睡无定所。初涉商海,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又由于他心地善良,被不少货主赊货,但到后来货款都收不回来,被人骗钱的事情时有发生。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