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散文小辑:给他们一个家

2022-09-11 20:05:24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陈荣娣的故事,从2002年冬始至2012年10月,笔者先后4次来到陈元娣的家,采访六十岁“当妈妈”的陈元娣。陈元娣告诉我,她本叫陈荣娣,但大家都喜欢叫她“元娣”,就只好这样了。说

陈荣娣的故事

从2002年冬始至2012年10月,笔者先后4次来到陈元娣的家,采访六十岁“当妈妈”的陈元娣。陈元娣告诉我,她本叫陈荣娣,但大家都喜欢叫她“元娣”,就只好这样了。说着,拿出一本小册子给我看。果然,小册子写着“陈荣娣”三个字。于是,2003年初我的第一篇纪实文学《陈荣娣和她捡到的三个弃婴》刊登在惠州文学上,用的是她的原名陈荣娣。

给他们一个家

2002年的初冬,我受惠州文学主编杨城老师的嘱托,前来吉隆采访陈元娣(在这里我只好用她那个媒体报道的名字了)。第一次来到吉隆镇埔仔村委荖埔村小组。荖埔村在广汕公路边,有一户极为普通的农家,“一”字形的三间低矮泥砖瓦房,右侧是一间低矮了一截儿的厨房兼猪舍,这是客家农村人家最为普通的格局。门前是一块小小的禾坪,用作晒稻谷柴草。不远处是两棵已干枯的有着几个枝丫的树,两树之间横挂着一条长长的用作晒衣服的竹竿。禾坪空地外有一条小路穿过田径通向外面的世界。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小屋里袅袅的炊烟和偶尔几声公鸡的啼鸣,让这小屋子充满了生气。

厨房门口,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婆正蹲在水池里搓洗衣服。一会儿,她把洗过一次的衣服拧干了水,把脏水倒掉,准备第二次搓洗。这时,从屋子里走出两个十一二岁左右、活泼、伶俐的小女孩儿,她们背着书包,准备上学了。一个小女孩儿说:“妈妈呀,我都说了这衣服我们会洗,你急什么呀?”

老人和蔼地说:“昨天你们做完作业都已深夜了,哪有时间?我洗了还不一样?怕不干净吗?快去吃早餐,吃了好上学。”

两个小女孩儿边说边抢过婆婆手中已洗干净的衣服,很快就晾到了竹竿上。

老太婆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溢着满足、幸福,溢满了怜爱。但她说话的声音似乎又有点儿严厉:

“快去吃早餐,锅头里有粥。”然后又朝屋里大喊:“阿文,缺嘴仔,还不起来呀,就你最会偷懒,又死睡。”

不一會儿,两个小女孩儿从厨房出来,要去上学了。这时,那个叫缺嘴仔的小男孩儿也从屋里出来了,他没有往厨房里走去,而是站在大门口,目送着两个姐姐踏在那条田径小路上走向学校,走向外面的世界。小男孩儿眼里满含羡慕,又充满着嫉妒。老太婆走过来,轻轻地拍着他的头。她理解他的心情,是该上学了,但她没有让他去上学。老太婆对小男孩儿说:“缺嘴仔,只要你听话,明年我就送你上学。”

其实,不是她不让他读书,有偏心,也不是缺嘴仔阿文带不听话,而是他天生的兔唇,一直说话不清楚。她已经含辛茹苦,想尽办法为他做修补手术。这种手术要分期做的,去年已做了嘴唇的一边,现在要做第二次,钱还在天边哩。她的心里一直苦着、担心着,但是缺嘴仔又怎么知道呢?他不知道这钱怎么来,只知道自己可能是不够听话,所以,尽管他这么小的年纪,妈妈无论叫他做什么他都去,都乐意,他会比谁都听话。听妈妈这么一说,他高兴了,说:“妈妈,我听话,今天我要做什么?”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