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寂静木讷的哑子
很远有多远

哑子长得很俊,年轻的时候身材修长挺拔,眼睛大而凹,鼻梁高而挺,皮肤也白。
村里人总说,哑子如果不是哑子,过年调马灯时,一定可以去演那个漂亮的白牡丹。
雪花慢慢地飘落下来,过年的气息炊烟一样开始弥漫。没有了繁重的农活儿,哑子仿佛失去了支撑。他开始像一个影子那样在村庄里无声地飘来飘去。从村东头到村西头,再从村西头到村东头,这里站站,那里待待,没有人跟他打招呼,他也从不试图与别人沟通。
那个冬天,村子里的锣鼓一次次敲响。先是云伯家的女儿出嫁,再是东顺伯家那个瘸腿的儿子娶媳妇,再接着,祥爷爷家那个三十多岁、个子小小的儿子也娶媳妇了,爆竹的碎屑洒满了村庄前的公路。
也正是从那个冬天开始,哑子不再在村里晃来晃去。很多个清晨,或者黄昏,他静静地坐在家门前的那座石桥上,长时间地沉思,发呆,眼神迷离而惶惑。当身边有少妇经过时,他的目光会不自觉地在她们身上逗留,嘴角扬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哑子想女人了。”村里人都这样对三婆婆说。三婆婆是哑子的妈妈,也是方圆几十里闻名的媒婆。帮很多人撮合了婚事的三婆婆,却始终没有为自己这个哑巴儿子说一门亲事。据奶奶说,邻村曾经有位带着孩子的寡妇主动表示愿意嫁给哑子,而三婆婆不知为什么,竟然给坚决地拒绝了。
临近过年时,山村里举行了最后一场婚事:哑子的弟弟娶亲了。新娘来自遥远的另一个村子,粗壮结实,浓眉大眼。哑子显然很喜欢这位弟媳。酒席上,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新娘,并在新娘敬酒时趁势碰了她的手。这使得三婆婆一气之下把他赶出了喜宴。
這就是哑子留在我脑海里的故事,但是现在我突然怀疑起自己的记忆了,我不清楚,那天是不是哑子碰了新娘的手,还是另一个人在另一场婚礼上有过类似的动作,时间一久,过去的人和事往往就这样,又清晰又模糊。
但是,这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一直都没有看到过哑子。有人说,他走亲戚去了,有人说,他离家出走了,还有人说,哑子可能被送医院了……对于这些传言,三婆婆家的人却像什么也不知道似的,没做过什么解释,也没有任何辩驳。
等到哑子再次出现在村子里,差不多已是来年春播的时候了。回来后的哑子依然是我们熟悉的样子,生活也一如往常。农忙时节,他跟在众人后面,起早摸黑地忙于这样那样的农活儿,一天依然挣十个工分。
到了农闲时分,他还是影子般的在村子里飘来飘去。偶尔,他还会坐在家门前的那座石桥上发呆。只是,有一点和以前不再一样,那就是当他发呆时,无论身边经过什么人,都再也不能吸引他的目光。那一刻,他就像静坐打禅的老僧,只是深深地看着远山,直到最后的一缕夕阳也没入山中,然后,拍拍身子,回家,吃饭。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