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小辑:狂狷者的悲剧(5)
-1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整首词只是铺陈杭州城的繁华景致,思想情感都甚为苍白,算不得一等一的词作,但竟令金主身死名灭,这是三变当日万万想不到的。南宋诗人谢处厚有诗云:
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nuó)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即咏这一段史事。后来梁羽生写武侠小说《萍踪侠影录》,书中主人公张丹枫就吟诵过这首诗。
历代词选,多会选这首《望海潮》,原因就是它背后的本事值得大书特书。但柳词的真正佳处,还是在写羁途旅况、别绪愁怀。这些情感本是当时市井之人共通的情感,但三变的很多作品,都是因为他本有此经历,能有感而发,这才尤其感人。
雨霖铃·秋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uó)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的音乐非常凄苦,它是由唐明皇作来怀念在马嵬坡被赐死的贵妃杨玉环的。这支曲子最好用哑觱篥吹奏,才更见苍凉。全词仿照的是近体诗起承转合的结构。上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是起,“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是承,“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转,“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合。“念去去”三句,把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由感觉得之的别离之绪,转化为历历如绘的意象画面,这种手法是由实返虚的高明之笔。
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句为起,但这是平地陡起,作者不局限于一人的怨别伤离,而是陡地拔高,说明自古钟情之辈,莫不伤于离别,更何况老天爷还来助兴,时当清秋时节,落木萧萧,这就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三变的千古绝唱。
那种爱人别离的惆怅与忧惧,三变写了出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又是一转,到结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作为绾合,这种感情是炽热的,也是沉郁的。相比上片结句由实返虚的高明技巧,下片结句不炫技法,只是以情动人的手法,更加沉着,更加动人。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绿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sì)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