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父亲的手艺(2)
老滋味
做完这些工作,天也亮了。
等父亲把几副木制的面架搬到屋外,一一安装好时,太阳出来了,气温渐渐升高了,再逐个从土炕里把缠绕面条的竹筷搬到外面,插到特制的面架子上慢慢拉长,晒干,下架,收拾到四周糊上纸的箩筐中。天气晴朗,无风,那是万幸。遇上比较大的风,面条拉长了,快干不干的面条很脆弱,经风一吹,呼啦啦断落一地,那真是要哭都来不及扁嘴。
冬天往往雨雪不断。遇到这样的天气,面架子只能放在家里。没有阳光照射,气温低,空气中湿度较大,挂到架子上的面条很快就“噼噼、啪啪”地断了,那就前功尽弃了。父亲只好早早地准备好柴火,点燃后放进一个底部放些柴草灰的铁盆里,一手托着燃烧着柴火的铁盆,一手拿着芭蕉扇,吧嗒——轰!吧嗒——轰!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地把火扇向面条的方方面面。周而复始,直到把挂面全部烘干为止。
蹲下腰,站起来,再蹲下,再站起,把几架子挂面全部烘干前后要两个多小时,反反复复数百次。请父亲挂面的主家在一旁看不下去了,深深地感嘆说:“哪知道挂面这么辛苦!老人家当一生干部,现在这么大年纪了,这样累的活儿,我们四五十岁的人也干不了。我们真的不好意思!”
挂面的整个过程,那个苦,那个累,蹚过人生长廊,置身于人生边缘的父亲是怎么承受的,远非“辛苦”一词可以形容,可父亲总是乐呵呵的。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