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出门最怕夜路(5)
一个人的归途
有时他也嘟哝着说,太累啦,我要多喝咖啡,你那份活儿,我都替你干啦,你回来要请吃大餐。蒜蓉小龙虾、铁板牛仔骨,还要红烧肥肠段、黄鹤楼烤鱼……
如怡忙不迭地回复,没问题,你可千万要等着我,保护好自己!
四
春节前回来,她一直在照顾奶奶。
原先请了保姆,过节也走了,只能靠二叔帮忙照料。奶奶不能久坐,也不能总躺着,躺久了,要生褥疮。她给奶奶洗衣服、收拾屋子、做饭、配药、打针,奶奶气色好了不少。二叔感慨地说,还好有你在。
二叔腿脚不灵,年纪不小了,还打着光棍,因如怡父亲是烈士,二叔被安排在县教育局看大门,工资不高,比较稳定。他没事喜欢喝点儿酒,如怡给他捎来两瓶高度“白云边”,他欢喜得不得了,拍着奶奶的手说,你孙女懂事,当叔的跟着沾光啦!
奶奶摇手,满头白发也跟着摇,皱纹里却笑出了花,说,和你闺女一样!
父亲去世后,母亲就把她丢在家,嫁给一个荆州生意人。二叔帮衬她不少,特别是上大学,还给她缴学费。如今刚工作,陪他们的时间少,春节要尽孝心了。
电视新闻还让人揪心,特别是“人传人已确定”,更让她心惊肉跳。腊月二十九,武汉传出封城消息。她打电话给胡主任。胡主任的声音更疲惫了,疯到板!很多人都向外逃,到处都有疑似病号,大家忙得快崩喽,我收回承诺,你快点儿回来吧!
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胡主任又叮嘱。
她赶紧用手机订票,可此时去武汉的票,都没有了。她有点儿急,二叔对她说,县城里也扯了条幅,小区也要封,你不好回去。
如怡下楼看了看,一辆放着高音喇叭的皮卡,缓缓从小区门口驶过,传出一个严肃声音,“广大民众配合防疫,减少外出,不要聚会……”
声音在空空的大街回荡,硬硬的,硌得人耳膜疼。
她去了超市,大家都在抢购东西。她又折返回来,找上二叔,推着小平板车,抢购了不少米面、蔬菜、鸡蛋、鲜肉,还有卫生纸等生活用品。
如怡回到家,把情况和奶奶说了,奶奶轻声说,小怡,不回去行吗?
她倔强地咬着嘴唇,说,我是医生!奶奶,医院整天死人,我要回去!
奶奶不再讲话,眼圈先红了,只是默默地看着二叔。
二叔跺了跺脚,叹气说,和你爹一个板眼!如今你也出不去,你参加县里志愿者吧,在县医院一样救人。
看着奶奶和二叔,如怡心里也纠结。她又给杜宾打电话。杜宾半开玩笑说,你还真是“胖白甜”,人家向外跑,你向里跑,你晓不晓得,医院现在是战场,医生有生命危险?
如怡坚持要回去,杜宾给她出了很多点子。
大年三十,她早早地包了一上午饺子,准备晚上吃些,剩下的冻起来。她又跑到县防疫中心及荆州市防控中心,找负责人开证明。负责人都很惊讶,但听明白后,都挺支持,忙着给她测体温,检验指标,才开了证明。等到从荆州回来,已是下午五点多。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