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故宫新生

2022-09-20 11:06:20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故宫诺言,1949年阳春三月,北平市军管会接管故宫博物院。接管仪式也是在太和殿举行,罗歌宣布请军代表尹达讲话,尹达疾步登上皇帝宝座,大声说道: 几百年来,只有皇帝才能

故宫诺言

 

1949年阳春三月,北平市军管会接管故宫博物院。接管仪式也是在太和殿举行,罗歌宣布请军代表尹达讲话,尹达疾步登上皇帝宝座,大声说道:

几百年来,只有皇帝才能登上这个宝座。现在,我作为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故宫博物院的军代表,也登上这个宝座。有人说,老百姓登上宝座,会头晕,会掉下来的。今天,我的头并不晕,也掉不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民当家做主了,人民成为主人了。现在,我宣布:正式接管故宫,马衡院长还是院长,全体工作人员原职原薪。从今天起,故宫新生了。(马思猛:《金石梦故宫情——我心中的爷爷马衡》,第241页,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

在战乱中流散的清官古物越来越多地回到故宫博物院,其中包括抗战中的南迁古物,也包括大部分被溥仪带到东北的古物,其中就有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卷。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到“文革”前),是故宫博物院接受古物捐献的高峰年代。

1951年、1952年、1958年,毛泽东先后将友人赠送他的王夫之《双鹤瑞舞赋》、钱东璧临《兰亭十三跋》、唐代李白《上阳台帖》分别交给国家文物局、文化部和中央办公厅保管,这三件国宝后来转交故宫博物院收藏。

1949年和1951年,马衡先生分别把他收藏的唐代石造像一尊、瓷器十三件捐给故宫博物院;1952年,马衡先生调离故宫博物院时,又将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唐刻宋拓本以及甲骨、碑帖等四百多件古物捐献故宫。马衡先生去世后,子女遵其遗愿,将一万四千余件(册)古物无偿捐献故宫博物院。

1956年,著名收藏家、“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先生将他收藏的晋代陆机《平复帖》、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杜牧《张好好诗》、宋代黄庭坚《诸上座帖》、蔡襄《自书诗》、范仲淹《道服赞》等一批珍贵文物悉数捐献故宫博物院(他收藏的李白《上阳台帖》曾赠予毛泽东)。

郭葆昌先生是1942年去世的,1933年,他曾在秦老胡同的家里举行过一次家宴,向故宫博物院马衡、徐森玉、庄严几位先生许诺,他百年后,会将他收藏的《中秋帖》《伯远帖》捐献给“故宫博物院”,而且要庄严先生亲来觯斋接收,但几年之间,已是沧海桑田。当年的觯斋,人已去,楼已空,庄严先生也远去台湾。1949年,郭葆昌先生之子郭昭俊先生带着《中秋帖》和《伯远帖》渡海去台,找到庄严先生,要把它们捐献给台北故宫博物院,让“三希”重新聚首,希望当局给予他一点奖励,只是当时的台湾当局,连这点赏资都筹措不出来,郭昭俊先生于是带着《中秋》《伯远》二帖远去香港,1951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以488376元港币购回,人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