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我的二舅,独冠一方的木匠
沉默的二舅
二舅是八岁时过继给二阿公的,二阿公只有两个女儿。二阿公年轻时在外闯荡,积攒了些银两,也积攒了些见识。他懂得为子女计深远的道理,十六岁时就送二舅到江西去学木匠,光拜师礼就花了上十块银洋。家乡不是没有师傅,但二阿公看不上,他想让二舅成为独冠一方的木匠。
二舅勤快,头脑灵活,很受温师傅喜欢,学艺三年,不仅学得全部手艺,还带回了师傅唯一的女儿。
二舅出手不凡,年纪轻轻,做出的东西就比老木匠的结实精致。他做的楼梯哪怕是单脚落地,人踩在上面也稳稳当当;他做的盆桶哪怕过了几个伏天,也不需重新箍呀扎呀的;他做的床任你在上面怎样翻来覆去,就是听不到一点儿声响。
那八仙桌更是神奇!有一次陈、李两姓为舞狮大打出手,将他做的一张八仙桌凌空抛起,飞过几个天井,再重重地落下,竞纹丝不动!事后,有人想起那张八仙桌,自然是惊叹不已,都说二舅得了岳丈的真传,榫卯上的功夫不是一般。
当然,二舅最风光的还是替人上梁。梁是二舅一斧一斧地劈出来的,方方正正,威武无比。二舅身披红衣,站在高高的墙垛上,一手握鸡,一手挥斧,威风凛凛,宛如天神。一声吆喝,斧起鸡落,炮声响起,大梁缓缓上升,糖果纷纷落下。
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三年,二舅便名声大振,家乡人结婚、嫁女、修造,都以请二舅做工为荣。不独我们这边争来抢去,连山那边的平江也不时地有人过来请。于是,二舅一年到头自然是忙忙碌碌,经常是东家还未做完,西家就等着来挑木匠担子了。
但是慢慢地,二舅便不那么風光了。山外的新式家具、塑料制品如潮而至,价格又出奇的便宜,而土屋已经远去,钢筋水泥的楼房不再需梁的稳固。就算有梁,也是象征性的,没人当一回事了。
有一年过年,我去看二舅,见他落魄的样子,实在不忍,就请他做一个炕桌。二舅非常高兴,丢下酒盅,就叮叮当当地忙开了。
老表说,那个炕桌二舅做了两天,也开心了两天。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