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旧事:新的人生路(2)
我的代课教师生涯
林东校长安慰我说,新办毕业班,这个成绩不错了,在全区已接近中等水平。如果我们不自己设这个毕业班,那村里上中学的孩子会更少。话虽如此,我还是怀着深深的负疚感,觉得很对不起学生的爱戴和林东校长的信任。
我深知,这个结果还是与自己水平有限,教学经验不足有关。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啊,现在自己连半桶水也谈不上,如何教书育人?
更难过的是,在考上的7名学生中,有一个还因家庭贫困而决定放弃升学的机会。这个学生是我的堂弟,他能脱颖而出,超出我的预料。他是个不太安分的学生,原来成绩差,留过级,很皮,经常惹是生非,不是欺负这个,就是欺负那个,尤其是变着法子捉弄班里仅有的两个女生,弄得是鸡飞狗跳,投诉不断。为此,我没少拿他开刀。别人的子女我教训起来难免有些顾忌,可这个堂弟,从小没了父亲,在家中又是长子,我不教训他,也就没人管得住他了。他是被我罚站最多的一个学生,他的意外考中,印证了“严师出高徒”这句老话所言不虚。
可就这么难得考到的一个升学指标,他母亲——我的六婶却决定放弃。我上门做六婶的工作,六婶说家里没钱交学费。我说学费的事你不用担心,我出一部分,再找叔伯兄弟筹一部分。六婶说,上学要去区里住宿,也没米没钱供他生活。说到这个份儿上,我沉默了。那时农村家家都穷,日常零花钱只能靠养鸡生蛋来换。我一个月35元工资,家里还有三个弟妹要照顾,实在没能力长期供堂弟上学。
接下来的事让我更加难过。为了不浪费堂弟这个上学指标,我按学习成绩顺序逐一登门拜访了三个学生的家长,居然没把指标送出去。其中一个学生也是因为家里穷,供不起上学住校;另一个学生其父说他还小,想留级多读一年。最奇葩的是,一个我很看好的学生,他的父亲竟然告诉我,他拜了神求了签,“签诗”说今年不能出远门去外面读书。
我心痛,我无语!从村子到区里,才20里地,这就叫出远门了?祖祖辈辈生活在方寸田园的农民兄弟,视野多有限啊!粤东乡村落后的一个原因,先是重农轻教,后又重商轻教。我的父老乡亲们,对教育的重要性觉醒得太晚、太慢了。
1986年9月新学年开始后,我调整了教学方法,不再像上一年那样平均用力,“一个都不落下”。我知道自己并没有能力让基础那么差的学生,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一个个都脱胎换骨,既然升学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那我就抓重点,培养尖子。
于是,我在正课时间认真授课之外,专门组织了一个尖子生写作小组,这个小组由5名语文成绩最好的学生组成,每人发给一本刻印了“课外写作练习簿”字样的精致本子,每逢周六晚上,由我带领4名学生,一起到另一名学生家中,为他们开小灶,重点批改、分析他们课外所写作文的得与失。在当时百分制的考试中,作文占了40分。我要发挥自己在自学中文、写作上的优势,辅导他们出奇制胜。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