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精选文学:故乡思千里 霜鬓又一年

2022-08-17 09:45:40 来源:文言阁 作者:网络
导读:故乡思千里 霜鬓又一年,徐俊 一般人都有被问过“老家哪里”的经验,回答的人大多以某省或某地应之,在我一般都回答江苏,或者扬中。这样回答,当然都是长大离乡以后的事。 家乡扬中是长

故乡思千里 霜鬓又一年

 

徐俊

一般人都有被问过“老家哪里”的经验,回答的人大多以某省或某地应之,在我一般都回答江苏,或者扬中。这样回答,当然都是长大离乡以后的事。

家乡扬中是长江下游江中心的一个岛,长江又叫扬子江,扬中因此而得名。长江一路东流,经过镇江,到丹徒大港,绕过五峰、圌山,侧身向南,浩浩长江水,在此分成东西两路,中间积沙成洲,这就是扬中。据说,沙洲在东晋就已经露出江面,隋唐时候小洲渐次相连。南宋时,韩世忠驻扎圌山寨,已经洲积成陆。明清以后,以新洲、太平洲相称,四府六县分治,分属于江对面的丹徒、丹阳、武进、江都、甘泉、泰兴。光绪三十年(1904年),两江总督端方奏准设太平厅,隶属镇江府。191 1年改太平县,后来为避免与安徽太平县同名,才改名扬中。因为是个移民县,我小时候,上洲下洲,东西江边,还有明显的方言差异,有的人n、l不分,有的人念“人”作“银”,都缘于此。

这些都是后来才慢慢知道的。我们小时候去过的地方,除了上海的外公家和松江的伯伯家,基本不出老家及乡间亲眷的范围。我家与外婆家邻村,叫朝霞大队,外婆家在向阳大队,更早一点,分别叫德云村、和合村。乡村区划名称经过几次变化,十几年前.恢复过旧名,但不久又与邻村合并,现在朝霞、向阳、燎原合并成一个村,用了“德云”这个旧名。

村里人常说的还有另一套自然村落的地名,反映出积沙成陆的过程。我很小就知道自己家在芦滩圩埭(小时候一直念作芦大圩埭),外婆家在大圩埭。大姑家最远,在夷沙(或作移沙,可知与陆地接壤之晚),后来叫轮船港,在主岛的最南。另外两个姑妈家在油坊桥、头桥。扬中人出远门,必经东新港、西新桥、栏杆桥这几个大小码头。还有我不曾到过,也不知所在,但清楚记得的名字,比如铁匠港、沙家港等,这些地名,已经从行政地图上消失,名字所含的地理地貌也多已改易不存。

埭大概是长一点的村落,芦滩圩埭是东西走向,各家祖场(祖传宅基地)左右并排,前面是园田(菜园),后面是竹窠(竹林),前后各有一条河,贯通全埭,每家有坝头通向前后开阔的水田。也有南北走向的埭,比如外婆家的大圩埭,各家祖场则是前后相次,左右各是一条河,园田竹窠,杂错在各家祖场之间。

芦滩圩埭在两个乡的交界,南北和东头都连着永胜乡,我们属于兴隆镇(祖辈念青龙镇)。永胜乡的所在地叫玉皇庙,比兴隆镇小,但因为路近,逢集村里人一般都是去玉皇庙,不去兴隆镇。芦滩圩埭北边不远,还有几个地方,也带“庙”字,如德云庙、道士庙,在我小时候,这些庙已经只空有一个名称了。除了埭,还有叫墩子的,大概是不成埭的村落。芦滩圩埭东边,一河之隔就是李家墩子,东南是王家墩子。李家墩子和王家墩子与我们虽是不同乡镇,但因为地近,邻里过往最多,互相大多熟悉。现在跟我同在北京的明福老弟就是李家墩子的,至少三代世交。有一个老表(表兄弟)家在王家墩子,老表比我父亲还年长五岁,他奶奶是父亲的姑妈。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