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学:历史虽湮没于时间,但不会消逝在记忆中(2)
最后的表情
步入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高大牌坊处有一副对联,不雕不琢,简明直白:那六天洒流五千人英雄血,这一仗打痛每一颗中国心。像瞬间撞过来的疼痛。而在三忠祠内,我看到了率兵打痛“中国心”的郑国鸿和他的战友。三尊塑像端坐其上,神态威严,正气凛然。这是他们留给历史最后的表情吗?显然,中国美术学院达留生教授的设计,抓住了三总兵至刚至烈的性情和气节,抓住了时间深处的正义与勇毅。头顶匾额上“忠荩可风”四个大字,是咸丰皇帝1853 年的御笔,意思是对国家忠臣的气节与事迹应发扬光大。当年定海失陷,时局纷乱,道光皇帝洒泪:俟定海收复后建立专祠。可当时的三总兵被供奉在狭小的定海关帝庙启忠祠内,直到1884 年台州知府成邦干发动军民捐资重建,碑是石门县的举人毛琅书写的,定海绅士武铭盘购石并监造。碑文中有一段话非常感人:“男儿出身勤国事,生当封万户侯,死当庙食百世,如三公庶几不负者。”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三位总兵做到了。他们死得光荣,他们临死前最后的表情里,是无畏,也是高洁。
历史被湮没于时间里,但不会消逝在记忆的风中。
此后,我来到湖南湘西凤凰沱江畔,在沈从文的墓地前立着一块被很多人摩挲发亮的石碑: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不仅是黄永玉写给表叔沈从文的,也是写给另一位同乡郑国鸿的永远怀念吧。
郑国鸿牺牲两年之后,也就是1843 年10 月,20 多艘官船浩浩荡荡从宁波出发,由长江转沅水,最终到达湖南溆浦县大江口镇岩坪村,这是郑国鸿的老家。他战死在沙场,此番“ 衣锦”回到故乡。道光皇帝诰授郑国鸿正二品武显将军,依总兵赐恤。那天,岩坪村的乡民排着长队,肃穆地站在村口,翘首等待着灵柩队伍的抵达。郑国鸿忠荩战死的经过,以千百种方式在他们的脑海中翻来叠去,但他们依旧固执地想象、等待着一个最后的表情。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