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南国的夏日(2)
生命中最光荣的一天
在延安这个精神高地,冼星海的思想境界不断得到升华。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主义理论。买不到书,就四处借阅,并在书上圈圈点点,写满了题注和感想,做了许多笔记。冼星海还亲耳聆听过毛泽东作的《青年运动的方向》等许多重要报告,学习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等光辉著作。伟人的教诲使冼星海的思想豁然开朗,让他找到了抗日救国的真理,看到了中国的前途与希望,更加深了对共产党的认识。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的救星,为了民族解放,为了建立新中国,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冼星海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到延安后,直接感到中共中央的关心和爱护,因此更决心加入共产党组织,共同努力,实现抗日和建立新中国的目的。”他要在党的领导下,“让自己的作品能够深入到民族心灵的最深处,使作品能真正地创作出民族的呼声……”他表示要“不顾一切,为党努力”,“把自己贡献给党!”
1939 年6 月14 日,延安的天空格外明丽而澄澈,清和的风掠过了延河流动的水面。那高高的宝塔被朝阳点染得通明透亮,飘飞的云彩仿佛也带着清脆的声响。
这一天,冼星海感到特别的庄严与神圣,一面伟大的旗帜将他搂进了博大的怀抱,那殷红的颜色注入了他满腔沸腾的血液。冼星海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经鲁迅艺术学院党支部会议通过,他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冼星海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这一天可以说是生命中最光荣的一天,我希望能改变我的思想和人生观,去为无产阶级的音乐而奋斗。”
这一天,冼星海感到肩上多了千斤责任,他的生命从此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得更紧。
冼星海完全沉浸在幸福之中,他把入党的这份喜悦与妻子分享。这一夜,冼星海住的窑洞灯火彻夜通明。夫妻俩畅谈着,从过去、现在,到将来,谈革命、谈音乐、谈理想……不经意间,明艳的朝霞已映红了床前的纸窗。
经历了这生命中最光荣的一天,冼星海便把这一天的誓言,作为自己一生的承诺。此后,他一直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把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完全倾注在不知疲倦的工作中。白天他给学生上课,也和同志们一起上山开荒。傍晚,他经常手提马灯,翻山越岭,步行十余里,到延安各处去教歌。夜深了,又乘着晚风,唱着歌走回家。常常到了十一二点,他还坐在如豆的油灯下,面对窑洞沙沙作响的纸窗,或者从事创作,或者编写教材。他还努力地运用毛泽东思想,从理论上探索中国新音乐的道路。他提倡大众化的音乐“必须代表大众的利益”,必须“把音乐当作一种斗争的武器,大众拿它去打击敌人”。他认为音乐创作也必须具有中国风、中国气派,能够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