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希望的土地
大李

我和家人从合肥市区出发,乘车来到了大李的生态农场。
在大李生态农场的一排猪圈边,我见到了大李。
大李今年五十岁刚出头,个子不高,两眼的眼角虽然延伸着深深的鱼尾纹,但那眼神却炯炯有神。早些时候,听人介绍:只要在大李的面前提起他承包的生态农场,他总是滔滔不绝,有说不完的话。今天和他直接相处,果然不假,我们一接触,一看一听就知道他是一个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有着广泛知识储备的人,也是一个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那满脸的皮肤黑里透红,一双手只要伸出来,就看见他的双手表皮毛里毛糙,布满老茧,这里又多了几分岁月的沧桑。
大李的生态农场坐落在合肥市长丰县岗集镇大窑村离村民委员会不远处,大门口有一个大门牌,写着“合肥家岚生态农场有限公司”,说是公司,其实长期职工只有大李的家人。大李承包的土地总面积100亩。这块土地原来是大窑村多年闲置的土地。2000年前后,一股农民大规模的打工潮在长丰县风起云涌,不少农民纷纷到大城市打工,大窑村的村民也是这样,随着这股打工潮涌向了各大城市,在家留下了不少闲置的土地。大李在这种情况下向大窑村村民委员会承包了这块土地。承包期三十年。“那三十年承包期过了怎么办?”我对大李和他的爱人说。大李爱人在一旁对我说:“这块土地的承包期是三十年。
但是大窑村村委会说了,三十年后还可以继续再签新承包合同。”
在猪圈的空旷处,大李向我详细介绍了他的生态农场承包前后情况。在这之前,大李夫妇原来也随着农民打工潮在上海一家公司打工,夫妻俩每人在上海公司的月收入是800 元,这800 元月收入在当时的我国人均收入中是比较高的。按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按部就班,一家人在上海这个国内外都富有名气的大城市尽情享受生活。但是,大李夫妇的眼光却没有停留在这里,他俩的眼光看到了更深远的地方。原来,当时大李夫妇有一个小女儿带在身边,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可是没有当地户口,在上海办不了入学证。
夫妻俩一合计:大李的爱人不识字,大李也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自己这一辈子是耽误了学业,但是自己下一代的读书大事不能再耽误了。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只有把书捧在手里,学到了知识才能真正富起来。自己这一辈子耽误的事不能在下一代身上重演了。于是,夫妻俩说干就干,打道回府,回到老家,让女儿上了学。从幼儿园开始,接着小学、中学,如今回乡二十年过去了,女儿24 岁了,已经从师范大学毕业了。大李和爱人实现了让女儿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将来,他的女儿准备选择教师的职业,教书育人。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