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矾山随笔(3)

2022-08-22 15:10:42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矾山细节,走到钢筋、水泥和大理石重修的柴桥头,我下意识往桥下的矾山溪看看,童少时代的水声和草叶上的露珠,不知蒸腾何处。依稀在回望老宅时候,想起那日

矾山细节

走到钢筋、水泥和大理石重修的柴桥头,我下意识往桥下的矾山溪看看,童少时代的水声和草叶上的露珠,不知蒸腾何处。依稀在回望老宅时候,想起那日远方回家奔丧的打工乡亲,她从街头跪起,哭声轰鸣。大街的石头,也被磕疼了。

碰到一些以前的厝边楼尾,问我孩子,问我工作,问我健康。我一一回答,彼此说着,有白发了,孤独的、衰老的,仍需憋气的生活。

我的幺姑婆年少就嫁到鹤顶山下的长岭脚,乡村的命名可以望文生义,长岭的确是条缓缓上升的山岭。丈公姓蔡,山民,也是拳头师傅。我除了喜欢到姐姐家外,也喜欢到姑婆家做客。到长岭脚前,我穿过牛尾、南堡、顶村、中村,先去看我的大姑婆和房后的芭蕉树,在她家唠一会儿,喝口水,问个好。然后沿着盘山的泥路,踏过偶尔露出的硬的寒碜的几块石头,到浓雾密集的鹤顶山脚下。首先迎接我的是大表姑,她永远看天,来客人时才看我,看我们。我的姑婆总是慢半拍,每一次都哽咽着抱紧我,有喜悦也有泪水。窄暗的茅草房内,姑婆的眼睛和灶膛里的火一样亮堂。房前的小空地上跳来跳去着几只家养猪。少年的味蕾不抵抗任何点心,肉有时是咸的,有时还是借的,菜跟鸡是自家的,几个荷包蛋被姑婆煎得生动饱满。那个会武功的阿公逗我,举我,如举起一片羽毛。我那时恐慌地看见放在屋角的一副百年寿棺(后来我知道,那是姑婆家的唯一最重又最真的财产)。

前几年丈公也去世了。在资讯如此发达的时代,我错过送别这样的亲人,难免对自己有点遗恨。

在苍南县博物馆工作的陕西籍卢女士每提到矾山,她就会先列出一批跟矾文化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矾塑、矿工号子、明礬冶炼、娱乐(单档布袋戏、提线木偶戏、点色剪纸、南拳东山下法)、信俗类(门神画、窑祖爷信俗、彩泥塑)、饮食(肉燕、埔坪卤鹅、矾山拌面、粉干、糕点)、传统医药(传统骨折疗法)等,这些在我组诗《故乡是我一生的饭碗》中频频闪亮,是爆满的内核、晶莹的汁液和厚重的美好,这些也是被海外来客、京城专家和各地来宾不断认为是“文化钻石”的所在,几次三番来矾山拍照的上海摄影师张先生就一直认为,采炼出来的明矾是物质财富,石头内外是文化瑰宝。

如今,矾山人如梦初醒,开始了矾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动。

矾山镇以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工业文化的传承为切入点,开展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博物馆小镇、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省级卫生城镇四镇连创。以福德湾为核心,在矾山镇建立起了近现代工业遗产与乡土建筑完美结合的旅游景观。由废弃的苏式炼矾车间改造而成的“矾客工厂”,分别设置矾艺手工制作、矾塑体验、明矾与生活、矾山井巷搭建等主题丰富、形式多样、充满地域特色的课程,向当地中小学生和游客传播“矾文化”。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