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苗猪肉馅的饺子,一口能吃到浓浓的豌豆苗的清香
上古一张薇菜谱
蓝紫青灰职业作家,已出版长篇小说《离魂》《时间的玫瑰》《天堂里的陌生人》等十部,散文集《花月令》《一番花事著光影》等三部。
鲁迅先生写《故事新编》,尽编排古人们研究怎么吃,后羿嫦娥小两口为吃个乌鸦杂酱面吵嘴,喝着麻雀汤想着封豕蛇羹:伯夷叔齐老兄弟就琢磨怎么吃薇菜,整天花样翻新:薇汤,薇羹,薇酱,清炖薇,原汤焖薇芽,生晒嫩薇叶……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从商朝末年到先秦,老百姓一直在采薇菜吃。刚长出来的薇菜是很嫩的,开水里烫一下捞出来,倒点酱油拌了吃,很清香;或者就原汤上桌,放两块豆腐,豆腐薇菜汤,清淡鲜香。这个与气节挂钩的薇,先秦以前叫薇,后世叫大巢菜,植物分类学上叫救荒野豌豆。采薇采的就是这个救荒野豌豆的嫩尖。
野豌豆尖是嫩的时候好吃,冬末春初,嫩叶肥美,到四五月份开花,七八月份结荚,就没人吃了。花果期的野豌豆有毒,不能食用。伯夷叔齐俩老头,也许是采了开花期的薇吃中了毒吧?
吃个野豌豆尖这么危险,那豌豆尖呢?豌豆尖可是个好东西,比野豌豆尖更肥嫩、更柔软、更清香,而且无毒,不管是花期还足荚期乃至果期,清炒豌豆尖、香肠炒豌豆尖、老腊肉炖豌豆汤,豌豆磨成粉做豌豆黄,哪一个不好吃?
说起吃豌豆尖,四川人最会吃,别的地方天寒地冻没有新鲜蔬菜的时候,四川人在蜀中大吃特吃绿叶菜,吃的还尽是古书上的菜:葵菜(冬寒菜)、巢菜(豌豆尖)、薤菜(藠头)……从冬天到春天,从豌豆尖上市吃到豌豆角上市,再到豌豆角长老,剥出嫩豌豆炒着吃,冬天再接着吃腊肉炖老豌豆。
四川人吃豌豆尖是有传统的,最早可找到的鉴赏家兼吃客是四川眉县人苏东坡和他的朋友,此人姓巢,叫巢元修,最喜欢吃豌豆尖,管豌豆尖叫“吾家菜”。這名字有个典故,说晋时有个姓杨的小孩子很聪慧,九岁那年,名士孔君平去拜访杨父,杨父不在,杨小朋友出面待客,拿出杨梅来招待他。孔同学指着杨梅对九岁的杨小朋友说,此是君家果。哪知杨小朋友应声回答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大子家的鸟呢。巢元修因为豌豆尖叫巢菜,就说足“吾家菜”,苏东坡觉得他这个说法很有趣,就关豌豆尖叫“元修菜”。苏东坡写有《元修菜》,诗前有序,说他在黄州思念故乡风物,想吃豌豆尖,特此他在黄州思念故乡风物,想吃豌豆尖,特此托巢元修带了种子来种下。“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
还囱一种豌豆苗,足豌豆发芽而成,茎细叶小、梗直苗挺。清炒也可,口感不如豌豆尖水嫩,但更清香,烫食最宜。吃火锅烫豌豆苗比豌豆尖好,豌豆尖下锅就烂,豌豆苗稍煮无妨。豌豆苗还有一个妙用是和馅,苗稍煮无妨。豌豆苗还有一个妙用是和馅整板割下的豌豆苗清水洗一遍就好,开水焯过后挤干水分,拌进肉里作馅。豌豆苗猪肉馅的饺子是我的至爱,一口咬下,能吃到浓浓的豌豆苗的清香。
相关阅读
-
一个摄影记者30年的记录与思考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受阅飞机飞跃天安门广场 刘卫兵 摄 1987年前后,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学生们争抢着买肉包子。大学时代因为没有拍摄条件,影像大多只留在记忆中。刘卫兵 摄 1996年,
-
看雪赏冰,别具一格的哈尔滨菜肴
如果有人问冬天赏雪哪里最值得去,哈尔滨一定是我能想到的第一个答案。绵延万里的白色雪花,堆砌成一条膨松柔软的纯白之路,那透着冷峻光芒的冰雕,看上去巧夺天工。这样一个冰雪天
-
约会
渠晋湘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拍摄者几乎都知道大光圈的特点:一来可以增加进光量:二来可以让焦点之外的物体与环境呈现虚化效果,营造出梦幻般的景象。 采用大光圈拍摄,应该注意防止造
-
美食攻略 让你在家也能吃出踏青感。
放假啦,想必大家都按捺不住想要出去玩了吧!假期人员流动性巨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不可放松,不妨在自家公园附近,带上家人孩子,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风景。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