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变迁史
电视变迁史
陈雅琴
几乎所有“60后”和“70后”的娱乐启蒙,都来自于家中或村里那台黑白电视。70年代后期开始,孩子们开始有了“电视瘾”——晚上7点才开播,6点就扒拉完晚饭,去放电视的院子里占座!
春节晚会开始走红。虽然现在看来,布景简陋,歌手都是对,型,但是在当时却很好地烘托出“过大年”的温暖气氛。
彩色电视机的诞生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入80年代中期,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拥有彩电。结婚时,若是有一台彩电作为聘礼,绝对是倍儿有面子的事。
在整个80年代前期,电视剧是电视娱乐最主要的表现方式。一些港台电视剧以逼真的特效和生动的情节,让无数观众如痴如醉。比如1984年开始在大陆热播的台湾电视剧《星星知我心》。
电视“带色”了以后,在尺寸上的发展就开始突飞猛进。从14寸、18寸、21寸,到后来的25寸、29寸。
1987年,四大名著中的两部——《红楼梦》和《西游记》被先后搬上银幕。《西游记》的拍摄过程进入了《新闻联播》报道的范畴。从此以后,在中国新闻和娱乐之间的墙壁开始倒塌,并渐渐步入全民娱乐至上的时代。
90年代中期,很多人家中的电视机开始有了“伴儿”:录像机。那时一台录像机要花去一家人数月甚至一年的积蓄。有了录像机之后,人们有了“点播”节目的权力,“你播什么,我就看什么”这样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1990年,《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开播。“下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成了《正大综艺》的代名词。倪萍在《综艺大观》中的出色主持,使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了央视“一姐”的位置。
纯平电视的诞生,让电视的失真更小,画质更好。而在纯平之后,背投电视成为本世纪初很多家庭购买电视的首选,动辄七八十寸的超大屏幕,让人在家里也能享受电影院的快感。很快它们又被液晶和等离子电视所取代。
很多老年人和中年人都是《动物世界》和《人与自然》的忠实观众。赵忠祥用他充满磁性的声音,为这两个节目解说长达20多年。1999年春晚宋丹丹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高声喊出“我十分想见赵忠祥!”即是许多中老年观众的共同心声。
买等离子还是买液晶?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烦恼。直到今天,两种制式的电视仍在竞争并存。
2004年电视娱乐的一大亮点便是选秀节目的兴起。自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之后,此类节目一发而不可收,央视的《梦想中国》、北京卫视的《红楼选秀》、上海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等节目,颇受观众热捧。而短信投票带来的人气和收入,亦是“选秀经济”带来的效益之一。
如今,购买电视的选择是最为多元化的。既有数万元的“大液晶”,也有千把块的显像管电视,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心所欲地选择。电视越来越大,我们离电视却越来越远。
相关阅读
-
美食攻略 让你在家也能吃出踏青感。
放假啦,想必大家都按捺不住想要出去玩了吧!假期人员流动性巨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不可放松,不妨在自家公园附近,带上家人孩子,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风景。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
-
一个摄影记者30年的记录与思考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受阅飞机飞跃天安门广场 刘卫兵 摄 1987年前后,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学生们争抢着买肉包子。大学时代因为没有拍摄条件,影像大多只留在记忆中。刘卫兵 摄 1996年,
-
看雪赏冰,别具一格的哈尔滨菜肴
如果有人问冬天赏雪哪里最值得去,哈尔滨一定是我能想到的第一个答案。绵延万里的白色雪花,堆砌成一条膨松柔软的纯白之路,那透着冷峻光芒的冰雕,看上去巧夺天工。这样一个冰雪天
-
约会
渠晋湘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拍摄者几乎都知道大光圈的特点:一来可以增加进光量:二来可以让焦点之外的物体与环境呈现虚化效果,营造出梦幻般的景象。 采用大光圈拍摄,应该注意防止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