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一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血脉的经典之作
红色经典:现代京剧《奇袭白

《奇袭白虎团》在隆隆炮火中诞生
1948年3月四平解放后,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邓华组建了一个京剧团。抗美援朝时,京剧团随军到了朝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京剧团,冒着炮火为志愿军演出。
志愿军京剧团的李师斌、方荣翔、李贵华在战地简报《志愿军一日》上看到《杨育才带尖刀班深入敌伪军白虎团》的通讯,他们想把这个事迹编成京戏,上级领导帮他们联系到战斗英雄杨育才,杨育才讲述了战斗过程:“总司令部下达了在1953年7月13日发动金城反击战的作战命令。203师决定组织一个尖刀班,佯装执行特殊任务的伪军,直扑白虎团部,尖刀班共13人。漆黑夜间风雨交加,一名伪军昏头昏脑地跟了上来,通过他得知了当晚口令。铁蒺藜网围着白虎团团部,山沟里停着几十辆卡车和吉普车。战士包月禄、李志将几颗手榴弹准确地从窗户投进团部会议室,战士们冲进去当场击毙伪团长,活捉美军顾问,缴获了白虎团团旗。”

京剧艺术家只要有了感人的事迹,就会编排情节、场次、人物、唱词、身段,李师斌、方荣翔、李贵华决心把这个英雄事迹搬上京剧舞台,戏名为《侦察兵的故事》(后改名为《志愿军英雄传》《奇袭白虎团》)。
殷宝忠、方荣翔等设计唱腔、身段。“坐唱”(演员围坐在一起对台词、对唱,不表演)之后没有时间“下地儿”(走身段),直接在很狭窄的地方进行“响排”(排演时乐队进行伴奏)。该剧很快就排练出来了,剧中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带着深厚的战斗激情,在朝鲜战场多次为志愿军战士演出此剧,演出结束后战士们纷纷向演员讲述自己的战斗经历和战斗趣闻。
主创人员之一李贵华的儿子李建平,至今珍藏着1958年10月8日的朝鲜劳动党《两江日报》,报上有志愿军京剧团在朝鲜进行告别演出时的照片及主要演职员名字,大标题是“扣人心弦的战友们友谊之礼”。
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诞生在炮火隆隆的战场,志愿军京剧团本身就是志愿军一员,志愿军演员演志愿军英雄,情最真、意最切。

《奇袭白虎团》成为红色经典
1958年,志愿軍京剧团回国后集体转业到山东省京剧团,于是这部英雄的史诗戏自然成为了团里的珍贵剧目。
为迎接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山东省京剧团认为《奇袭白虎团》是本团参演的最佳剧目。省领导非常重视,文化厅从全省抽调编剧加入创作班子,对《奇袭白虎团》的场次结构、唱念做舞都进行了精益求精地锤炼,男主角从真名“杨育才”改名为可代表全体志愿军优秀品质的“严伟才”。
相关阅读
-
看雪赏冰,别具一格的哈尔滨菜肴
如果有人问冬天赏雪哪里最值得去,哈尔滨一定是我能想到的第一个答案。绵延万里的白色雪花,堆砌成一条膨松柔软的纯白之路,那透着冷峻光芒的冰雕,看上去巧夺天工。这样一个冰雪天
-
一个摄影记者30年的记录与思考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受阅飞机飞跃天安门广场 刘卫兵 摄 1987年前后,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学生们争抢着买肉包子。大学时代因为没有拍摄条件,影像大多只留在记忆中。刘卫兵 摄 1996年,
-
约会
渠晋湘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拍摄者几乎都知道大光圈的特点:一来可以增加进光量:二来可以让焦点之外的物体与环境呈现虚化效果,营造出梦幻般的景象。 采用大光圈拍摄,应该注意防止造
-
美食攻略 让你在家也能吃出踏青感。
放假啦,想必大家都按捺不住想要出去玩了吧!假期人员流动性巨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不可放松,不妨在自家公园附近,带上家人孩子,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风景。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