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家乡,耳边就仿佛听见熟悉的乡音
家乡的小鱼

鳑鲏、罗汉鱼和虎头鲨,都是家乡一带常见的小鱼。这几种小鱼,除鳑鲏为学名外,后两种都是俗称。罗汉鱼的正式名称是麦穗鱼,虎头鲨是我们当地的叫法,不同于原产东南亚一带作为观赏用的同名鱼类,属塘鳢鱼科,与前两种属于鲤科的鱼差异较大。
不管用什么样的专业称呼,它们都是小鱼,极易捕捉,也极易想起从前的幸福时光。鳑鲏鱼圆圆的,银白色,外形挺像普通的鲫鱼,但个头却小得多,不过比一元硬币大点儿。罗汉鱼却要长些,看上去不如鳑鲏可爱。小时候,孩子们都喜欢拿一个竹制的淘箩,来到码头边,将其“埋”进浅水里,这两种小鱼便成群结队地游过来了。待到目标到达,迅速将淘箩往上一拎,满篮子都是活蹦乱跳的它们,而且鳑鲏和罗汉鱼特别执着,前面的刚被捉,后面的又一队队游来,颇有点前赴后继的勇气。
记得从前淘米的时候,就极爱做这种游戏。将米篮沉进水中,鱼儿远远地看见一大块白色,便争先恐后地往里面钻,捉住一批,将其放掉,却又杀个回马枪再往里钻,真是好不热闹。一晃半天时间过去,母亲的催叫声已隔着几幢房子传来,这时才会恋恋不舍地往家走。
对虎头鲨则完全是别样的捕捉方法。虎头鲨不同于前两种浮在水面上的小鱼,属于底水鱼,外形也不一样。呈黑黄色,身上有斑纹,头大身细,与我们熟悉的黄颡鱼(即昂刺鱼)有些类似,但也要小,一般身长不超过10厘米。虎头鲨看上去虽虎头虎脑,却“呆”得很,所以我们经常称之为虎呆子,它不好动,摊在手里也不会跑。
河底的芦苇丛、石头缝、砖瓦片和烂泥洞中,是虎头鲨最爱栖身的场所。小时候的夏天,我和哥哥常喜去河中摸河蚌、蚬子和螺蛳之类,感觉脚下有异物,赶紧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待到露头,却常常发现手里抓到的不是河蚌之类的大家伙,一堆烂泥之间,竟然躺着一只傻傻的虎头鲨,只好将其扔进浮在水上的长桶,作为副产品满载而归了。
鳑鲏、罗汉鱼和虎头鲨,虽说看不上不起眼,但吃起来味道却不一般。
鳑鲏和罗汉鱼,适用于和咸菜一起炖。将其内脏剔除,洗净,加点小辣椒,合着新鲜的水咸菜,置于搪瓷缸中,炖一炖,一道香辣誘人的小鱼烧咸菜就成了。热腾腾的,极下饭,喝粥怕会多喝两碗。而虎头鲨这样做法就有点浪费了,若数量少,会混进其他大鱼一起红烧,味道和黄颡鱼一样鲜美,皮薄、肉嫩、少刺,可惜就是不经吃。多的时候,便会专用于烧汤。通常会伴着其他捉到的小鱼,烧出一碗金黄泛白的汤来。撒点胡椒粉,其味道虽不如最常见的鲫鱼汤纯,但更浓、更有野味。要是放到现在,应该与流行的小鲅鱼汤可以媲美,堂而皇之地进入广厦高楼,不再拘于乡村一隅了。
相关阅读
-
美食攻略 让你在家也能吃出踏青感。
放假啦,想必大家都按捺不住想要出去玩了吧!假期人员流动性巨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不可放松,不妨在自家公园附近,带上家人孩子,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风景。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
-
约会
渠晋湘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拍摄者几乎都知道大光圈的特点:一来可以增加进光量:二来可以让焦点之外的物体与环境呈现虚化效果,营造出梦幻般的景象。 采用大光圈拍摄,应该注意防止造
-
看雪赏冰,别具一格的哈尔滨菜肴
如果有人问冬天赏雪哪里最值得去,哈尔滨一定是我能想到的第一个答案。绵延万里的白色雪花,堆砌成一条膨松柔软的纯白之路,那透着冷峻光芒的冰雕,看上去巧夺天工。这样一个冰雪天
-
一个摄影记者30年的记录与思考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受阅飞机飞跃天安门广场 刘卫兵 摄 1987年前后,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学生们争抢着买肉包子。大学时代因为没有拍摄条件,影像大多只留在记忆中。刘卫兵 摄 199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