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塑京剧脸谱再现京剧脸谱的神韵,不同的人物性格,使人物鲜明起来(2)
彩塑京剧脸谱
清末民初,一位住在北京西城,能作诗善绘画、爱好京戏的桂姓旗人,在庙会上偶然看到泥制的泥人,便想到用胶泥来做京剧脸谱。于是他用泥做了一个脸型模子,等模子晒干后,他仿照舞台上演员的脸谱用色对泥坯进行勾画,做成泥塑脸谱。他还将做好的泥塑脸谱赠送给亲朋好友,拿到白塔寺的杂货铺里售卖,一来二去,在京城小有名气。由于桂姓旗人最擅长绘制京剧行当中的净角脸谱,也就是花脸,因此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花脸桂子”,也是自他起,京城里开始流行起泥塑脸谱,并在之后的发展中制作工艺和造型上不断变化。

色彩鲜明的彩塑京剧脸谱。

仿李万春在戏剧舞台上扮演的关公画的脸谱。

香港专科大学之北京活动。
传承中发展的民间艺术
彩塑京剧脸谱自京剧衍生,到现今的第五代传承人,已经延续了百余年;它从“花脸桂子”制作最早的泥塑脸谱到史书记载唐仲元开始世家传承,创出彩塑京剧脸谱的代表流派,并于2009年被列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唐仲元是彩塑京剧脸谱的第一代传承人。做泥玩具出身的唐仲元泥塑的基础十分扎实,他与“花脸桂子”熟识,两人时常讨论关于脸谱制作的问题。最初脸谱常用的造型仅有光头一种,既没有髯口(戏曲中各式假须的统称)也不戴盔帽。后经他的加工创作,有了用泥来塑胡须、头饰并施彩绘的泥胡泥球,用丝绒来做球、用真丝做胡子的绒胡绒球这两种脸谱,使得这一手工艺品更加还原了戏曲舞台上的造型,直至今日,这三类仍是最常用的三大表现形式。此外他还确立了脸谱的造型,在塑造原始胎形时,根据京剧花脸演员的勾脸特点,适当加长前额,加宽面颊,使人物造型丰满,为泥塑脸谱奠定了基础。
到了其长子唐景昆时期,他以唐家为基础,组建了北京彩塑厂,彩塑京剧脸谱的制作有了一定的规模。可以分工合作,有做坯子的、有绘画脸谱的、有组装粘胡、粘球的。他还对原始的光头脸谱进行改良,使脸面上的五官更具骨骼的立体感。这样使得他的作品很快名扬京城,在解放后更是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他本人在1956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老艺人”称号。
唐景昆的弟弟唐景耀是林泓魁母亲的师父,他原来在市府大楼工作,改革开放后在金属工艺品厂传授脸谱绘画技艺,林泓魁的母亲佟秀芬便是在金属工艺品厂遇到了唐景耀。起初做蒙镶制作的佟秀芬,从此做起了彩塑京剧脸谱,并且一做就是数十年。自这时起,彩塑京剧脸谱的传承不再仅限于世家相传,开始师徒传授,而佟秀芬是唐景耀唯一的入室弟子。
相关阅读
-
约会
渠晋湘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拍摄者几乎都知道大光圈的特点:一来可以增加进光量:二来可以让焦点之外的物体与环境呈现虚化效果,营造出梦幻般的景象。 采用大光圈拍摄,应该注意防止造
-
美食攻略 让你在家也能吃出踏青感。
放假啦,想必大家都按捺不住想要出去玩了吧!假期人员流动性巨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不可放松,不妨在自家公园附近,带上家人孩子,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风景。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
-
一个摄影记者30年的记录与思考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受阅飞机飞跃天安门广场 刘卫兵 摄 1987年前后,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学生们争抢着买肉包子。大学时代因为没有拍摄条件,影像大多只留在记忆中。刘卫兵 摄 1996年,
-
看雪赏冰,别具一格的哈尔滨菜肴
如果有人问冬天赏雪哪里最值得去,哈尔滨一定是我能想到的第一个答案。绵延万里的白色雪花,堆砌成一条膨松柔软的纯白之路,那透着冷峻光芒的冰雕,看上去巧夺天工。这样一个冰雪天


